喜贺南方学员囊括19年省委、省政府、工商、监狱等热门职位状元
您的当前位置:南方公务员考试网 >> 信息服务 >> 行测信息 >> 正文内容
4月19日冲刺班行测答案
本文转载自:〖无〗    发表时间:〖2009-04-23〗   本文作者:admin   浏览次数:2828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

广东省考题

1.答案为D6=1+2*2 16=6+2*2 44=16+6*2,(44+16*2=120项数等于前两项的和乘以2

 

2.答案为A,前两项相乘的个位数为下位数,2*3=663*6=188,类推8*4=322

 

3.答案为B2=20+11=21-15=22+17=23-117=24-125-1=31

 

4.答案为A1/36=6-21/5=5-11=403=314=2213=1

 

5.答案为C28*1=19+97*2=5+97*3=8+136*4=8+16

数字推理

(四)立方数列

立方数列与平方数列类似。

182764125216343512729

例: 182764,( 

解析:数列中前四项为1234的立方,显然答案为5的立方,为125

例:092665124,( )(2007年考题200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45题原题)

解析:前五项分别为12345的立方加1或者减1,规律为偶数相加1,奇数相减1。即:an=n3+(-1)n。答案为239

例:272863(        )215(河北省08年选调生数字推理第二题)

                        A125        B126  C127        D128

解析:立方数列+1-1

例:  0,10,24,68,120,( )

A 196 B.210 C 216 D 222

解析:

1^3-1=0

2^3+2=10

3^3-3=24

4^3+4=68

5^3-5=120

6^3+6=222

例:132816425,( ),1

A5        B6        C10        D12

解析:逐项拆解容易发现 125344352,?,1。则答案已经很明显了61次幂,即6 B

(五)加法数列

数列中前两个数的和等于后面第三个数:Fn+2=Fn+1+Fn

例: 11235(  )

A8        B7        C9         D10

解析:第一项与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第二项与第三项之和等于第四项,第三项与第四项之和等于第五项,按此规律3+5=8答案为A

例:45,(  ),142337

A 6   B 7  C 8   D 9

解析:与例一相同答案为D

例:22355690,(  99年考题

A  162   B 156   C 148   D 145

解析: 22+35-1=56 35+56-1=90 56+90-1=145,答案为D

例:211417353152,(

A.58 B.66 C.72 D.78

解析:

211435

141731

173552

353166

ABD

(六)减法数列

例题1633,(  ),3-3

A 0   B 1   C 2   D 3

解析:6-3=3 3-3=0 3-0=3 0-3=-3答案是A

(七)乘法数列

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

例题11,2,2,4,8,32,(  )

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答案是256

例题22123680,()   2007年考题)

A100        B125        C150        D175

分析:

法一:几个数字变化幅度比较大,而且全部是偶数。在考试的时候,要迅速解决这个题目,可以这样分析,答案肯定在AC中。考虑到数字变化幅度比较大,选择  150。之所以这么大胆的选择,源于对数字整体变化幅度比较大这一变化规律的准确把握。

两数相乘的积呈现规律:等差,等比,平方等数列。  

例:3/2 2/3 3/41/33/8   99年海关考题)

A 1/6        B 2/9        C 4/3        D 4/9

解析:3/2×2/3=1 2/3×3/4=1/2 3/4×1/3=1/4 1/3×3/8=1/8 3/8×?=1/16 答案是 A

(九)质数(合数)数列

质数:235711131719……

合数:4689101214151618,……

例:223345,( ),71

         A.53        B.57        C.51   D.65

解析:2x5+1 4x5+2 6x5+3 8x5+5 10x5+7  就是10+1 20+2 30+3 40+5 50+7 60+11就是质数问题。

同理:98 104 92 116 68 () 发散性思维

解析:100-2 100+4 100-8 100+16 100-32 100+64

例:5681014,()

          A. 12 B. 14 C 16 D 18

解析:523

 633

 853

 1073

 14113

  16133

连续质数+3的数列 

(十)循环数列

几个数按一定的次序循环出现的数列。

例:5 7 4 6 4 6 )…………………(08山东省数字推理第一题)

A. 4          B. 5           C.6                              D. 7

解析:二级数列+双重隔项数列

例:1  4  8  13  16  20  (                 ) 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题)

A20                  B25                            C27                                D28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4534这是一个循环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20的差应该是5,所以答案应该是B

 

1. 二级数列

这里所谓的二级数列是指数列中前后两个数的和、差、积或商构成一个我们熟悉的某种数列形式。

12   6   1 2   20   30  (   )2002年考题)

A38        B42        C48        D56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46810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30的差应该是12,所以答案应该是B

24   5   7   1l  19  (        ) 2002年考题)

A27    B31    C35   D41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248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19的差应该是16,所以答案应该是C

332   27   23   20   18   (   ) 2002年考题)

A14        B15        C16        D17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5-4-3-2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18的差应该是-1,所以答案应该是D

4(        )36, 1910522003年考题)

A77        B69        C54        D48

解析:前一个数与后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5917这个数列中前一个数的2倍减1得后一个数,后面的数应该是17*2-1=33,因而33+36=69答案应该是 B

51261531(        ) 2003年考题)

A53        B56        C62        D87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4916这显然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31的差应该是25,所以答案应该是B

61318216,( 

A1023        B1892         C243        D5184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比值分别为:3612这显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216的比值应该是24,所以答案应该是D216*24=5184

7 -2   1   7   16  (        )  43

A25        B28        C3l        D35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值分别为:369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16的差值应该是12,所以答案应该是B

81  3  6  10  15   

A20   B21   C30   D25

解析:相邻两个数的和构成一个完全平方数列,因而答案应该是B

2008浙江省数字推理第7题(二级等差,公差7

例:1103170133,(  )。(2005年考题)

A. 136   B. 186        C. 226   D. 256

解析:后面一项与前面一项的差是:9213963再求一次差为:121824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后一项应该是:30,答案应该是C133+63+30=226

例:01382263,(   )。(2005年考题)

 A163        B174        C185 D196

解析:后面一项与前面一项的差是:1251441再求一次差为:13927这显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应该是:81,答案应该是C63+41+81=185

1704164080(   )。(2007年考题)

A160         B.128    C.136    D.140

解析:后项减前项的得数:4122440;再求一次差得到新数列:81216,即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下一项应为20,还原为:412244020+40=60;再次还原:04 16 408080+60=140。答案为D

18021030,(   )。(2007年考题)

A.68        B.74        C.60        D.70

解析: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2820,再求一次差为:612 ,自然可以推出后一项应该为:18 答案应该是A30+(2018)=68

2008山东省数字推理第3

2、双重隔项数列

两个数列相互间隔而排列成一个数列,一般来说这种题给出的数项都较多。

1 34   36   35   35  (   )  34   37  (  ) 2002年考题)

A3633        B3336        C37  34        D34  37

解析:奇数项数列为递增:34353637偶数项数列为递减:36353433因而答案应该是:A

2257178259173261168263

A275        B279        C164        D163 

答案:D

31335791315,(  ),(   )。(2005年考题)

A.1921   B.1923   C.2123   D.2730

答案:C

2008安徽省数字推理第5

分数数列

数列中数字都是分数形式,一般这种数列分子与分母会呈现一定的规律出现。

12/31/22/51/32/7(        )2003年考题)

 A1/4        B1/6   C2/11   D2/9

解析:分母是等差数列:34567分子都是2,因而答案应该是A

22/5 4/9 6/13 8/17

A10/19   B11/21   C9/20   D10/21

解析:分子与分母各自成一个等差数列,答案为D

311/22/33/55/88/13,(

A13/21   B21/13   C25/6   D12/30

解析:答案是:A,分母等于前一个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分子等于前一个数的分母。

40  3/2  4  15/2  (   )

A35/2         B10         C25/2         D12

解析:分母都是2,分子分别是:03815因而答案应该是D24/2

5133/57119/5191/3949/21(        )7/3

A28/12                B21/14                C28/9                      D31/15

解析:每个分数的值是:2 因而答案应该是A28/12=2

6 1 ,(  )。(2005年考题)

A    B2        C         D

解析:答案为A

71 ,(         )(2008年考题)

A.           B.               C.               D.

解答这类分数数列题时,如果把其中的自然数项统一变形为分数,将对发现数字规律有很大帮助。把本题的第一项“1 统一变形为“ ”,则数列为:

,(        

观察这个数列很容易可以发现,本题的数字运算规律是:从左到右相邻两项,前一项的“分子与分母之和”等于后一项的分子。即:

第二项分数的分子为:112

第三项分数的分子为:235

第四项分数的分子为:5813

按照这个规律,第五项(   )内的分数的分子应该为:132134。所以,正确选项为D

2008山东省数字推理第5

4.多项关系数列

数列中相邻几项(一般是二项或三项)之间有简单的函数关系。

1123746,(  )。(2005年考题)

A.2109   B.1289        C.322  D.147

解析:相邻三项之间的关系为:Fn+2=Fn+12-Fn答案应该是A462-7

211371741,(   )。(2005年考题)

A.89   B.99   C.5   D.35/6

解析:相邻三项之间的关系为:Fn+2=2Fn+1+Fn答案应该是B41×2+7=99

3122346,(   )。(2005年考题)

A.7   B.8        C.9   D.10

解析:相邻三项之间的关系为:Fn+2=Fn+1+Fn-1答案应该是C6+4-1 =9

43461236,(  )。(2005年考题)

A.8        B.72         C.108         D.216

解析:相邻三项之间的关系为:Fn+2=Fn+1×Fn/2答案应该是D12×36/2=216

514352647,(  )。(2005年考题)

A.1        B.2         C.3         D.4

解析:F2n=F2n-1+F2n+1答案为:C7-4=3

62313175,(   2006年考题)

A30625        B30651        C30759        D30952

解析:Fn=2Fn-2+Fn-12 所以下一项为2×13175230651

713419,(  2007年考题)

A5        B11        C14        D64

解析:Fn+2=(Fn+1-Fn)2  答案为:D:(91264

方法一:4 19都是完全平方数,后面的答案应该也是完全平方数。所以,答案D64符合。

         在考察数字变化规律题目时,一定要确定迅速准确的判断起始数字是否为基数。象该题的13就是基数,基数本身不一定满足数列的变化规律。根据题干局部的数字所体现出来的规律解答题目,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二:(1-3*1-3=4

                        3-4*3-4=1

                        4-1*4-1=9

                             1-9*1-9=64

方法二 :体现的是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如果很快发现了命题思路,就能很快解决题目。因此,平时做题目的时候,不要满足于把答案找到,可能的话研究一下命题者的命题思路,这样做对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大有裨益,而且可以避免自己陷入题海。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后会发现,尽管题目千变万化,但是其中的规律就那么几条。本题命题者考察的是平方关系

8

 

A. 12          B. 14          C. 16          D. 20

解析:第一图:(782)×226

第二图:(364)×210

按照这个规律,(   )内的数应该是:(923)×2=( 16 )。所以,正确选项为C

数学运算

6.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去B,甲每分钟行60,乙每分钟行90,乙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并与甲相遇,相遇时,甲还需行3分钟才能到达B,A,B两地相距多少米?

A.1350  B.1080  C.900  D.720

答案为C,设两地距离为X,相遇时甲还有三分钟到达B地,则甲与B地相距3*60=180米,甲走的路程为:X-180,乙走的路程为X+180,相遇时两人所花时间相同,即(X-180/60=X+180/90X=900

例题:小明步行45分钟可从甲地到乙地,小华乘车15分钟可从乙地到甲地。当小明和小华在路上相遇时,小明已经走了30分钟,小华用车接小明返回乙地,还需要多少分钟?(        )(湖北08年考题)

A10        81 5        C3        D5

解法1:设甲乙两地相距‘1",小明的速度为1/45,小华的速度为1/15

        如图所示,如果他们在G点相遇时,小明走了30×1/45=2/3,小华返回乙地还需要(1-2/3)÷1/15=5分钟。

此解法较为容易理解,但是也较耗时,不是公务员考试的正解,这个题需要我们考虑比例思想。

比例思想:时间比:31,速度比13.如果没有车接,那么要再走15分钟,而车接速度提升3倍,时间只用1/3,即只要5分钟即可。

1)某工人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如果他先步行上班路程的1/10,然后乘上速度为每小时25公里的汽车,最后再步行1公里刚好到厂,那么他可以比完全步行上班早二小时到厂。问他的上班路程有多少公里?

--------------------------------------------------------------

2个情况的比较

主要是中间的一段路程,一个步行,一个乘车

速度之比是 25551  则所需时间之比是15  4个比例点对应2小时。每个比例点是0.5小时,

那么如果是步行这段路程 所需时间是0.5×52.5小时

后面1公里步行所需时间是1/5=0.2小时

说明后面9/10的路程需要2.7小时  则全程需要 2.7/9  ×103小时

答案就是3×515小时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返回时它用原速度走了全程的4分之35千米,再改用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走完余下的路程,因此,返回甲城的时间比前往乙城的时间多用了10分钟,甲、乙两城相距多远?

------------------------------------------------------------

变化的部分就是 返回的时候离甲城还有1/4的总路程少5千米的一段

这段路用40千米的速度比用30千米的速度节省10分钟

速度之比43  时间之比是反比是 34  1个比例点 则假设是40千米的速度则所需时间是3×1030分钟,

则这段1/45千米的路程就是40×0.520千米

答案是 205)×4100千米

 

3)一个学生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50米的速度走了2分,如果这样走下去,他会迟到8分;后来他改用每分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学校5分。这个学生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

这个题目变化部分是后面采用60米的速度

速度之比是65  时间之比是56  1个比例点对应的时间是5813分钟

也就是说如果这段路程还是用50米的速度,那么所需时间是13×678分钟

连带前面的2分钟 答案是 50×(782)=4000

7.某人工作一年的报酬是18000元和一台全自动洗衣机,他干了7个月,得到9500和一台全自动洗衣机,问这台洗衣机值多少元?

A.8500  B.2400  C.2000   D.1700

答案为B,设洗衣机的价值是X元,每个月的工资是相等的,则有(18000+X/12=9500+X/7X=2400

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 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

方法一:

假设全程为9份,相遇的时候,甲走5份,乙走了4份,之后速度开始变化,这样甲到达B地,甲又走了4

根据速度变化后的比值,乙应该走了4×6/524/5

所以这样离A地还有5-(24/5)份 10*9/(1/5)=450

方法二(我的解法):

假设全程是9份,相遇时,甲走5份,乙走4

甲乙的路程比就是速度比变为,54

之后由于变速甲乙速度比变为,44.8

所以当甲到B点时(即走了5+4=9份),乙走了4+4.8=8.8

乙距离全程还相差9-8.8=0.2

0.2份对应的是10千米

所以9份对应的是9*10/0.2=450千米         

 

2、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如果小明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问:小明家到学校多远?

【解析】

方法一:(小学生的做法,也就是列式计算法)

要提前6分钟到校,所以用时是30-6=24分钟

而这6分钟走的路程正好就是小明每分钟加快多走25米,走了24分钟才走好的

因此小明用正常速度走6分钟的路程就是:24*25=600

所以小明正常的速度就是:600/6=100/分钟(怎么这么慢捏?)

所以S=100*30=3000

方法二:

时间比是3024=54

所以速度就是时间比的反比45

5-4=11个比例点对应25,所以4个比例点对应4*25=100(正常的速度)

所以S=100*30=3000

 

3、甲读一本书,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是34,后来又读了33 页,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变为53。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解析】

这题要注意的就是书的页数始终保持不变(我废话了==

一开始,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是34,所以已读的页数与整本书的页数比就是3:(3+4=37

后来又读了33页,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变为53,所以已读的页数与整本书的页数比就是5:(5+3=58

因此,整本书的页数就是:

33/5/8-3/7=168

(这里我想扯开讲讲代入法了,因此之前是3/7,之后是5/8,因此整本书的页数一定就是78的公倍数,也就是56的倍数,有选项的话直接秒,嘎嘎)

 

 

4、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

先看前半句“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

得到原速与加速比是56,所以时间比就是656-5=11个比例点对应1小时

所以用原速度行驶完全程需要6*1=6小时

再看这句话“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

提速后,原速与变速比是45,时间比是545-4=11个比列点对应2/3小时

所以车子用原速行驶后半程的话就是用了5*2/3=10/3小时

故前面的120千米行驶的路程用时是6-10/3=8/3小时

得到原速度就是120/8/3=45千米/小时

所以S=45*6=270千米

 

9.两年前甲的年龄是乙的两倍,五年前乙的年龄是丙的三分之一,丙今年11,问今年甲多少岁?

A.12  B.10  C.7   D.5

答案为A,设甲的年龄为X,则两年前乙的年龄是(X-2/2,五年前乙的年龄是(X-2/2-3,五年前丙的年龄是3〔(X-2/2-3〕,则有3〔(X-2/2-3+5=11X=12

2008年山东真题

3、完成某项工程,甲单独工作需要 18 小时,乙需要 24 小时,丙需要 30 小时。现按甲、 乙、丙的顺序轮班工作,每人工作一小时换班。当工程完工时,乙总共干了多少小时?

A.8 小时        B.7 小时 44         C.7 小时        D.6 小时 48

解析:甲每小时1/18,乙1/24,丙1/30。一个周期可以完成47/360。各做7个小时完成329/360,剩下31/360,甲做不完,还要乙来做,因此时间是超过7小时的,只有B符合

11.若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体表面上挖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洞,问大正方体的面积增加了多少?

A.100cm2  B400cm2  C.500cm2  D.600cm2

答案为D,正方体6个面,增加的面积为以大正方体边长为长,一小正方体边长为宽的四个面,即:20*10*4=800cm2,减少的为两个以小正方体的面:10*10*2=200cm2,所以增加的面积为800-200=600cm2

正方体的定义:棱长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

正解:多4个面,10*10*4=400

读题要仔细,两条路的两旁,一幅完整的扑克盘,…………

2008山东省考题(3742

注明:有简便解法,被三整除。

另外,关于你多我少的题型:

例:甲乙丙三人共同进货回来,在平均分配的时候,甲比丙多了3吨,丙比乙少了3吨, 为了公平起见,甲乙各自给了丙12000元。 则每吨货值( )元

A4000 B8000 C16000 D12000

我们知道,甲乙比丙都多了3吨,则总共多了3×26吨。平均分给3个人。则每个人是2吨。相比原先多出3吨的情况,甲乙其实都是只比平均数多了1吨。公平起见。每个人都应该分得平均数。现在甲乙都是多拿了1吨,则 每个人付出的12000元就是1吨货物的钱。此题选D

例:甲、乙两人从400米的环形跑道的一点A背向同时出发,8分钟后两人第三次相遇。已知甲每秒钟比乙每秒钟多行0.1米,那么,两人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A点跑道上的最短距离是

A.166  B.176  C.224  D.234

1:设甲速度为X,乙为Y,第3次相遇400*3=1200,甲乙速度和1200/8=150/=2.5/

X-Y=0.1X+Y=2.5X=1.3   Y=1.2

相遇时甲跑1.3*8*60=624400*2-624=176

2:利用V甲和V乙的速度关系可知:V-V=68分钟后相遇三次,则两人跑步的距离之和为三圈长度,12008V+8V=1200,解得V=78  V=768*V=624 8*V=576

距离最初出发点的距离分别为:224 176

所以答案是B

 

14.某单位有60名运动员参加运动会开幕式,他们着装白色或黑色上衣,黑色或蓝色裤子。其中有12人穿白上衣蓝裤子,有34人穿黑裤子,29人穿黑上衣,那么穿黑上衣黑裤子的有多少人?

A.12   B.14   C.15   D.19

 

答案为C,有34人穿黑裤子,则有60-34=26个人穿蓝色裤子,26-12=14个人穿黑衣蓝裤,则有29-14=15个人穿黑衣黑裤

15.某年级有4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有131人,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问这四个班共有多少人?

A.177  B.176  C.266  D.265

 

答案为A,有①乙++=131,②甲++=134,③乙++1=+丁,①-③得丁-1=131--丁,甲=132-2丁,①-②得,甲=+3,丁=43,总人数为134+43=177

四个房间,每个房间里不少于2人,任何三个房间里的人数不少于8人,这四个房间至少有多少人?(        )

A9        B11        C10    D12

解析:容易想到再加2个人就可以了,但是那样不符合任何三个房间里的人数不少于8人。其实这种题型是公务员考试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手法!代入法!从最小的代入,逐一检验是否符合条件。

答案为B

附题:

田径场上正在进行100米决赛。参加决赛的是ABCDEF六个人。小李、小张、小王对谁会取得冠军谈了自己的看法:小张认为,冠军不是A就是B;小王坚信,冠军决不是C;小李则认为,DF都不可能取得冠军。比赛结束后,人们发现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看法是正确的。

        问:谁是100米决赛的冠军?( )。

        AA  BB  CC  DE

 

        [解析]对付这种题目,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代入法,把选择项的每一个答案都拿到题里去试,能符合题意的就是正确答案。结合各种算法,我个人觉得用代入法最为省时省力。

 

四个房间,每个房间里不少于2人,任何三个房间里的人数不少于8人,这四个房间至少有多少人?(        )

A9        B11        C10    D12

解析:容易想到再加2个人就可以了,但是那样不符合任何三个房间里的人数不少于8人。其实这种题型是公务员考试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手法!代入法!从最小的代入,逐一检验是否符合条件。

答案为B

44.一个植树小组植树,如果每人栽6棵,还剩l4棵;如果每人栽7棵,就缺4棵。这个植树小组一共要  栽多少棵树?(        )

  A1 9        859        C1 8        D1 22

解析:首先说解法:方法一,列方程,设人数是x,树苗是y,则有:6x+14=y 7x-4=y,求的x=  y=   方法二:一人多一棵树,从多14棵树变为少4课,说明有18人,所以马上又结果 18*6+14=122

加入国考题:

为了把2008年北京奥运办成绿色奥运,全国各地都在加强环保,植树造林。某单位计划在通往两个比赛场馆的两条路的(不相交)两旁栽上树,现运回一批树苗,已知一条路的长度是另一条路长度的两倍还多6000米,若每隔4米栽一棵,则少2754棵;若每隔5米栽一棵,则多396棵,则共有树苗(  )

A8500        B12500        C12596        D13000

解析:D为正确答案。设两条路共长x米,共有树苗y棵,在两条路的两旁栽树则有4条线要栽树。则x÷4+4y+2754x÷5+4y-396,解出y13000棵,因此选D

例:有一块正方形操场,边长为50米,沿场边每隔一米栽一棵树,问栽满四周可栽多少棵树?

A200   B201   C202   D199

解析:答案为A。根据上题,边长共为200米,就可栽201棵树。但起点和终点重合,因此只能栽200棵。以后遇到类似题目,可直接以边长乘以4即可行也答案。

加入国考的产品加工问题,

共有 20 个玩具交给小王手工制作完成.规定,制作的玩具每合格一个得 5 元,不合格一个扣 2 元,未完成的不得不扣.最后小王共收到56 元,那么他制作的玩具中,不合格的共有(   )个。 2007年考题)

A2                        B. 3                        C. 5                               D.7

解析:假设合格的有x个,不合格的有y个,则5x2y=54,由此可知5x的尾数必为02y的尾数必为6,所以答案为B

(11) 某零件加工厂按照工人完成的合格零件和不合格零件数支付工资,工人每做出一个

合格零件能得到工资10元,每做出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将被扣除5元。已知某人一天共做了12个零件,得到工资90元,那么他在这一天做了多少个不合格零件?(2008年国考)

A .2          B. 3          C. 4          D. 6

【解析】

基本算法:

设不合格零件为x个,则合格零件为(12x)个。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10×(12x)-5x90

15x30

x2

所以,正确选项是A

简便算法:

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做一个合格零件收入10元,如果某人做的零件都是合格的,那么,他的收入就应该是120元。已知某人的收入只有90元,则少的30元是因为做了不合格零件的缘故。

每做一个不合格零件比做一个合格零件少收入:10-(-5)=15元。

30÷152。所以,正确选项是A

方程类问题

为节约用水,某市决定用水收费实行超额超收,月标准用水量以内每吨25元,超过标准的部分加倍收费。某用户某月用水15吨,交水费625元。若该用户下个月用水12吨,则应交水费多少钱?(        )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53题为

A425        B475        C50        D55

【解析】

本题有一个隐含的条件,就是超额用水之后的收费,题干中说“超过标准的部分加倍收费”,那么超额用水的收费就是每吨5元。如果考生不能揭示出这个隐含条件,题目就无法解答。

基本算法:

        设每月标准用水量为x吨,则可列方程为:

        2.5x+(15x)×562.5

        2.5x12.5

x5

则该用户月用水12吨时应交水费为:2.5×5+(125)×547.5(元)。

所以,正确选项为B

加入牛吃草问题:

牛吃草问题:

1 牧场上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或者可供15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几天?

  分析与解:这类题难就难在牧场上草的数量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要想办法从变化当中找到不变的量。总草量可以分为牧场上原有的草和新生长出来的草两部分。牧场上原有的草是不变的,新长出的草虽然在变化,因为是匀速生长,所以这片草地每天新长出的草的数量相同,即每天新长出的草是不变的。下面,就要设法计算出原有的草量和每天新长出的草量这两个不变量。

  设1头牛一天吃的草为1份。那么,10头牛20天吃200份,草被吃完;15头牛10天吃150份,草也被吃完。前者的总草量是200份,后者的总草量是150份,前者是原有的草加 20天新长出的草,后者是原有的草加10天新长出的草。

  20015050(份),201010(天),

  说明牧场10天长草50份,1天长草5份。也就是说,5头牛专吃新长出来的草刚好吃完,5头牛以外的牛吃的草就是牧场上原有的草。由此得出,牧场上原有草

  (l05)× 20100(份)或(155)×10100(份)。

  现在已经知道原有草100份,每天新长出草5份。当有25头牛时,其中的5头专吃新长出来的草,剩下的20头吃原有的草,吃完需100÷205(天)。

  所以,这片草地可供25头牛吃5天。

下列哪项能被11整除?

        A937845678 B235789453 C436728839 D867392267

【解析】

9746834

385723

342311

所以 答案是A

所有的奇数位置上的数之和-所有偶数位置上数字之和=11的倍数 那么这个数就能被11整除。

 

这类题目属于数字整除特性题目我们这里就顺便介绍几个这样的规律:

1 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7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7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截尾、倍大、相减、验差」的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例如,判断133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133×27,所以1337的倍数;又例如判断6139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6139×2595 595×249,所以61397的倍数,余类推。

2)若一个整数的未尾三位数能被8整除,则这个数能被8整除。

3)若一个整数的数字和能被9整除,则这个整数能被9整除。

4)若一个整数的奇位数字之和与偶位数字之和的差能被11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1整除。11的倍数检验法也可用上述检查7的「割尾法」处理!过程唯一不同的是:倍数不是2而是1

十二、除法有余问题

1 一个数除以95,除以71,除以52,问最小的这个数是多少?(自然数)

假设这个数x =35a+45b+63c               3557公倍数; 4559公倍数;6379公倍数)

条件1:除以95 45b63c都可被9整除,因此35a除以95,可知35a=140时满足( a=4这个值需要尝试,属于计算问题)

条件2:除以71 35a63c都可被7整除,因此45b除以71,可知45b=225时满足

条件3:除以52 35a45b都可被5整除,因此63c除以52,可知63c=252时满足

因此当x =140+225+252+315n 时,条件1,2,3都满足

X=315n+617

n=-1时,x取最小值302

 

2008国家考试真题:

例题: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图书馆借书,甲每隔五天去一次,乙每隔11天去一次,丙每隔17天去一次,丁 每隔29天去一次。如果518日他们在图书馆相遇。问下次他们在图书馆相遇的时间是几月几日?

A1018  B1014  C1118  D1114  2008年真题

解析:这道题是垃圾 无解,因为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太大,是27115,也就是要等76年多才能有一次相遇,这就要涉及到一年是365天还是366 题目没有告诉年份,所以无解

6  12        18        30的最小公倍数为180,也就是说180天后四人再次相遇

现在为518日,180天后为1114

十字相乘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

第二点: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对角线上。

1.(2006年江苏省考)某体育训练中心,教练员中男占90%,运动员中男占80%,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中男占82%,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是

        A25        B13        C14        D15

 

2.2006年江苏省考)某公司职员25人,每季度共发放劳保费用15000元,已知每个男职必每季度发580元,  每个女职员比每个男职员每季度多发50元,该公司男女职员之比是多少

  A21        B32        C. 23        D12

 

3  2005年国考)某城市现在有70万人口,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现在城镇人口有(  )万。

  A30  B 31.2  C 40  D41.6

 

1答案:C

分析: 

男教练:  90%                        2%

                                      82%

男运动员:80%                        8%

男教练:男运动员=2%8%=14

2答案:B

分析:职工平均工资15000/25=600

 

  男职工工资 580                        30

                                                    600

  女职工工资:630                        20

男职工:女职工=3020=32

3答案A

分析:城镇人口:4%                      0.6%

                                                  4.8%

          农村人口:5.4%                0.8%

  城镇人口:农村人口=0.6%0.8%=34

  70*3/7=30

第三部  分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共l0题。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找出最适合的一个。

21C, 每次在开始和结尾各加一画       

22 直角按90°顺时针旋转

23最里面的框按90°逆时针旋转

24按照图形方向,第一个图是斜,第二个是横,第三个是斜,第四个是横,并且每个图形都不一样

25C

29A直线按90°呈逆时针旋转

30A直线按45°呈顺时针旋转

二、演绎推理

31A乙与丁的说法相互矛盾,因此两者其中一人说的是真话,所以甲和丙说的都是假话,所以捐款的人是甲

 

32A此题为削弱型题目,题干的结论为:要进一步健全动物园的安全措施才能避免报道中的事情再次发生,A项中证明男子掉下猴山并非由于动物园的安全措施出现问题,做能削弱题干的结论。

 

33D此题为削弱型题目,题干的结论为:由于女秘书具有两大优点,所以领导者用女性秘书要比用男性秘书好。要削弱此结论,证明男秘书也具有这两大优点即可,所以选D

 

34A题中反驳的理论是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高于70岁,而发展中国家则不到50A项,则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寿命不到50岁,就谈上计算发生冠心病的发病率,加强了反驳。

 

35A此题为削弱型题目。题干结论为:因为房价不断上涨,甚至创新高,则国家去年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未达到与其效果。要削弱这个结论,就要说明宏观调控措施未达到其效果跟房价的攀升无关。所以选A

 

36D此题为削弱型题目。题干结论为老鼠的嗅觉异常灵敏,它们能从任何复杂的气味中辨别出对它们有害的物质。”“将没有添加任何药物的粮食放在先前放置过药物的地方,老鼠也不会去动这些食物说明老鼠并不能辨别说无毒的粮食,所以最能削弱题中的结论。

 

37C此题为削弱型题目。题干结论为只要煤矿住对安全生产给予足够的重视,就能有效地遏制矿难事故的发生。而得出结论的原因很中国煤矿事故大幅减少,只要证明煤矿事故的减少是有其他的直接原因就能最有力的削弱题干的结论,C项符合。

 

38D从题干上看,南美洲的外来物种——凤眼莲可全方位用于该城市的水体绿化工程。这并不等于该市水体绿化工程将大量种植凤眼莲和浮萍。Ⅱ项文中并未涉及到。Ⅲ项文中明确提到。

 

39B题干的论点是本土派在该市外资企业中获得高工资极为困难。要加强结论,则要补充论据:必须是本土派的人数比海归派人数多,才能与海归派所占比例相比较,从而得出本土派在高工资人群的比例比海归派低,由此加强了结论。选B

 

40D将四个车间撤销,而四个车间的人数是总人数的10%,但实际裁员只裁了5%,则必然有5%的人没有岗位,有的车间肯定会调入新的成员,而且可能把5%的成员同时调入一个车间,所以Ⅰ正确而Ⅱ不能确定。裁员可以不从被撤销的车间中的人员中选择,则Ⅲ不正确。选D

三、演绎推理主要题型

1、直接推论型。

要对社会现象作详尽的了解、探索,就一定要走进现实社会中找资料,绝不能凭空臆度。要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建立有关的理论,要有实质的资料,以供验证理论之用。所以(        )。

A.从事社会研究的人,一定同时也是从事实践工作的人

B.要从事社会研究,不能不从实际工作中收集资料

C.依据实质的资料作社会研究,则不具有理论性

D.社会研究只需有实质的资料就可以了

解析:这段陈述阐述的中心是:要作理论的研究,必须走进现实找资料。由此可得出结论,要从事社会研究,不能不从实际中收集资料,故B为正确答案。其他选项不能从陈述中直接得出。

2、假设前提型

教授说:“总的说来,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比起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改观。这种情况十分明显,因为我的学生现在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的人越来越少了”。

上面的结论是由下列哪个假设得出的?

A.现在大学生父母亲的收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增加,使得大学生不再需要勤工俭学来自己养活自己了。

B.尽管家境有了改善,也应当参加勤工俭学来锻炼自己的全面能力。

C.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重要标志。

D.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业上,勤工俭学的人就少起来了。

解析:正确答案:C。本题的逻辑主线是“越来越少的教授的学生要求勤工俭学”,就推出“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比起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改观”。我们发现,本题推理的前提对象与结论讨论的对象属性并不完全一样,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差异,即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明显的跳跃:做勤工俭学的少就必然家庭困难有了改观吗?因此段落推理成立需要依赖选项(C)这个假设“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重要标志”,即选项(C)把前提与结论之间的一个跳跃连了起来,所以(C)正确。

某年,国内某电视台在综合报道了当年的诺贝尔各项奖金的获得者的消息后,做了以下评论:今年又有一位华裔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看来中国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以上评论中所得出的结论最可能把以下哪项断定作为隐含的前提?

A.中国在物理学等理科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B.中国的人文科学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历史基础,目前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不正常的。

C.诺贝尔奖是衡量一个国家某个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D.诺贝尔奖的评比在原则上对各人种是公平的,但实际上很难做到。

解析:正确答案C。题干的逻辑主线是“没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其推理成立的假设就是要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本质联系。选项C就类似一个三段式推论的前提,如果没有隐含C,那么,就无法得出题干结论。其他的选项均不是题干推论所必须假设的,其中选项D还对题干推论有质疑。

3、消弱题干型

过去,大多数航空公司都尽量减轻飞机的重量,从而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那时最安全的飞机座椅是非常重的,因此只安装很少的这类座椅。今年,最安全的座椅卖得最好。这非常明显地证明,现在的航空公司在安全和省油这两方面更倾向重视安全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削弱上述结论?

  A.去年销售量最大的飞机座椅并不是最安全的座椅。

  B.所有航空公司总是宣称他们比其他公司更加重视安全。

  C.与安全座椅销售不好的那些年比,今年的油价有所提高。

  D由于技术创新,今年最安全的座椅反而比一般的座椅重量轻。

  解析:正确答案D。题干的逻辑主线是“航空公司购买了更多安全座椅→航空公司在安全和省油这两方面更倾向重视安全。”,要削弱这个推理,就是要说明这两者之间是没有联系的。本题的答案是明显的。题干的论证必须基于一个假设,即今年出售的最安全的座椅,仍然如同过去的那样,由于比一般座椅较重而导致较多的耗油量。否则,就没有理由因为今年最安全的座椅卖得最好,而得出结论,现在的航空公司在安全和省油这两方面更倾向重视安全。D断定这一假设不能成立,因此,有力地削弱了题干的结论。其余各项均没有削弱,并且事实上支持了题干的论证。

  只有具备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人才,一个企业的产品才能拥有高科技含量。而这种高科技含量,对于一个产品长期稳定地占领市场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哪项情况如果存在,最能削弱以上断定?(        )

A.苹果牌电脑拥有高科技含量并长期稳定地占领着市场

B.西子洗衣机没能长期稳定地占领市场,但该产品并不缺乏高科技含量

C.长江电视机没能长期稳定地占领市场,因为该产品缺乏高科技含量

D.清河空凋长期稳定地占领着市场,但该产品的厂家缺乏足够的资金投

解析:题干中“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人才”,“高科技技术含量”是“产品长期稳定占领市场”的必要条件,削弱思路是没有必要条件(缺乏足够的资金),但具有结果(长期稳定地占领市场)

4、支持题干型

支持题干型也称加强题干型,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者提出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支持与题干一致内容的选项。常见的提问方式一般是:“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加强上述断定?”、“下述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例文、

2004 年,在全球范围内,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量为4900万台,几乎是2000年销售量的2 倍,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从20.3 %上升至28.5 %,与此同时,成本从每台2126美元下降至1116美元,分析人士预测,到2008年,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量终会超过台式电脑的销售量。

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一项是:

A.新型的台式电脑即将问世

B.中国已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消费大国

C.市场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仍将持续上升

D.价格已成为影响笔记本电脑销售的重要因素

解析:最能支持上述论断就是选出的内容能使结论: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量终会超过台式电脑的销售量成立。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的内容表明笔记本电脑的需求仍将持续上升,这说明笔记本电脑的销量将增加,使结论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是合适的选项。

5、解释题干型

研究发现,人类利用婴儿和成人之间形态上的典型差异作为重要的行为线索。幼年的特征可以唤起成年人的慈爱和养育之心,许多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具有人类婴儿的特征,人们被这样的动物所吸引,把它们培养成宠物。这一结论最适宜用来解释的现象是:

A.某些对童年时代过分留恋的人会在穿衣打扮方面表现出明显幼稚化的倾向

B.子女长大成人离开家庭后,老人们喜欢养宠物,寄托抚爱之情,打发寂寞时光

C.长期以来,迪斯尼的艺术家赋予温良可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越来越年轻化的外形

D.在生活方面被过度照顾的孩子,心理成长会受到一定影响,往往表现得比较脆弱

解析:选出最适宜解释现象的结论就是选出能与之相似的包含着道理的内容。四个选项中,只有B的意思最能说明,老人喜欢养宠物,类似子女小的时候,包含着养育之心。其他的选项内容或是过于简单,或是相似性差,所以正确选择是B

6、矛盾推断题

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案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解析:根据逻辑学中矛盾关系的直言命题,两个互为矛盾的命题必有一真一假,提干中的乙和丁时矛盾的,必有一真和一假,四个人中,只有一个是假的,所以甲说的话是真的,由此推断丙是案犯,这样丙的话是真话,可以判断丁是主犯。最终推出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正确选项为B

 

四、类比推理:

 

1C新闻以报纸为传播媒介,报纸是新闻的载体,符合的只有C

2D杯和碗都是载体,汤和酒都是液体

3A上校教授分别是军官和教师的一种,排除CD,狱警只是警察不同性质的分类,而教授和上校则都是特别的称谓,选A

4C鼓掌和握手都是用手完成,写字和洗脸也是用手完成

5A童年是生命的最初部分,蛹也是蛾生命的最初部分

6D号脉是中医的条件,取样也是调查的条件

7D面积越大,压强越小,二者成反比,符合的只有D

8B见义勇为与见利忘义为互为反义词,奋不顾身与损人利己为互为反义词

9C古代形容女子很漂亮,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男子很英俊用玉树临风,风流倜傥

10D“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都是劝导人要谦虚,天下无难事,只怕有

心人有志者事竟成都是鼓励人要树立和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

题型总结

练习:(09国考真题)

81.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代入法。代入A组词语可见,构成的逻辑关系是相同的:有的编辑编杂志,有的农民种蔬菜,都是生产者与产品的关系。所以,正确选项是A

82.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代入法。代入A组词语可见,构成的逻辑关系是相同的:目标引导行动的方向,灯塔引导航行的方向,都是目标与方向的关系。所以,正确选项是A

83.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代入法。代入B组词语可见,构成的逻辑关系是相同的:寡与众是反义词,利与钝是反义词,都是反义词的关系。所以,正确选项是B

84.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代入法。代入D组词语可见,构成的逻辑关系是相同的:手机通讯,语言交流,都属于偏正词组。所以,正确选项是D

85.题干表述的关系是:组合解散,组合成员可以重新签约。A项的关系与此相同:夫妻离婚,夫妻双方可以重新结婚。所以,正确选项是A

86.题干表述的关系是:冠心病是一种病,但不是传染病。B项的关系与此相同:鲤鱼是一种动物,但鲤鱼不是两栖动物。所以,正确选项是B

87.题干表述的关系是:考古得到的文物,有些在博物馆里展览。D项的关系与此相同:教育得到的人才,有些在企业里工作。所以,正确选项是D

88.题干表述的关系是:城市里的大厦离不开电梯。D项的关系与此相同:超市里的牛奶离不开奶牛。所以,正确选项是D。(离开了奶牛的牛奶,让我想起了三聚氰胺啊!)

89.题干表述的关系是:出版社找印刷厂印刷图书。B项的关系与此相同:开发商找建筑商建筑房子。所以,正确选项是D

90.题干表述的关系是:打折为了促销,促销为了竞争。A项的关系与此相同:奖金为了奖励,奖励为了激励。所以,正确选项是A

练习(08国考真题)

76  C

        [解析]法律的作用是约束,历史的作用是借鉴。

        [金路名师点评]考查事物及其作用的关系。

        77  D

        [解析]京剧是中国的艺术,芭蕾是外国的艺术;武术是中国的体育运动项目,拳击是外国的运动项目。故选D

        78  C

        [解析]安居乐业和颠沛流离是反义词关系,雪中送炭和雪上加霜也是反义词,并且它们都是成语。

        [金路名师点评]考查成语的意义及关系。

        [常见解题误区]此题易错选为B项。简单的反义词不是杂乱,而是复杂。

        79  D

        [解析]蛹成蝶与蝌蚪变成青蛙都是生物学上的变态发育。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变态发育一般指昆虫纲(如蝶)与两栖动物(如青蛙)的发育方式。

        [金路名师点评]此题相对专业一些,难度较高:

        [常见解题误区]有人误选B,认为都是由初期状态转变为后期状态,但这一解释并不能排除D

        80  B

        [解析]陶瓷在窑里烧制成,面包在烤箱里做成。

        [金路名师点评]事物及其加工地点。

        [常见解题误区]此题易错选C。陶瓷和窑,面包和烤箱之间对应关系更加具体。

        81  B

        [解析]政府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行政又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作战部是野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谋是作战部的职责。

        [金路名师点评]考查事物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82  C

        [解析]争议、仲裁、听证是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来排列的,突发事故、现场抢救、善后处理也是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

        [金路名师点评]考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

        83  C

        [解析]一定成分的矿物就是岩石,一定功能的组织叫做器官。

        [金路名师点评]考查名词的定义。

        [常见解题误区]此题易弄错岩石和矿物的关系。

        84  B

        [解析]学习是动词,知识是名词,“学习知识”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分析结论”,也是动宾短语。

        [金路名师点评]考查短语的结构。

        85  C

        [解析]电子政务被称为“无纸化办公”,网上购物就是“无现金交易”。

        [金路名师点评]考查对特定新名词的理解。

        [常见解题误区]此题易错选A  电子邮件不需要信封,但更重要的是不需要手写,也不需要信纸。

第三部分  资料分析

 

2008年广东省考资料分析

参考答案

1.B4390÷(1+20.3%)4098亿元

2.B1650÷493033.5%

 

3.CA项为33%B项为31%C项为38.5%D项为20%,最高的为 C

 

4.C,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650÷11%=15000亿元。全省工业总产值4930÷10%=49300亿元。比重为15000÷4930030.4%

 

5.A项肇庆市高新企业总数为19÷17.7%B项阳江五金刀具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占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D项湛江海洋特色产业基地的工业总产值,2006年已占湛江市工业总产值的33%

 

6.BA项为38.7%B项为40.7%C项为34.4%D项为40.3%,所以选B

 

7.D,广东工资总额增幅为25968.55×38.7%÷(5733.97×49.4%-1254.8%;江苏工资总额增幅为21548.36×40.7%÷(5155.25×47.1%-1261.2%;山东工资总额增幅为21846.7×34.4%÷(5002.74×46%)≈226.6%;浙江工资总额增幅为15649×40.3%÷(3524.79×42.9%-1317.1%,故选择D

 

8.A39.2-32.4=6.8,因此选A

 

9.D  10.B   11.A  12.A

 

13.D2007年的固定电话增长率为负增长,排除AB36779-36545=234万户。36545-234=36311万户。为保持增长率不变,则2008年固定电话用户数在3654536311万户之间,因此选D

 

14.BA项固定电话用户数约占总数的1/2C2006年固定用户数约增长4.95%,移动电话用户数约长17.20%D2007年末约为54+36=90千万户,200326+26=52千万户。2007年约是03年的1.7倍。

 

15.C,很明显2007年开始固定电话用户数减少。

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1——115题。

 

1112002年我国的粮食产量约为:

A45722万吨    B44965万吨                       C44761          D40709万吨

【答案】A

【解析】由图表数据可知,2003年的粮食产量是负增长,即2002年粮食产量=2003年粮食产量/[1+(-0.058]43070/0.94245722万吨。

112.2007年我国粮食的平均亩产量约为(1公顷=15亩);

A.475公斤  B.416公斤  C.368公斤  D.317公斤

【答案】D

【解析】由图表数据可知,2007年粮食平均亩产量=2007年粮食总产量/2007年粮食种植面积=50150万吨/10553万顷*15)亩≈317公斤。

113.下列阴影部分最能体现2006年秋粮产量占当年粮食产量比重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数据可知,

2006年秋粮产量占当年粮食产量比重

=(2007年秋粮产量/1+0.006/2006年粮总产量

35420/1.006*49800)≈0.71

即体现到圆的阴影部分为C

114.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05年我国粮食的种植面积

B.2005年我国早稻的产量

C.2006年我国茶叶的产量

D.2006年我国猪肉的产量

【答案】C

【解析】2007年“茶叶产量114万吨,增产10.9%”,即可知2006年茶叶产量为114/1.109102.8万吨。AC明显不能推出,而D因为未知2007年的具体猪肉产量,仅知“猪肉减少9.2%”也不能推出。

11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2003-2007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逐年增长的

.2006年我国的棉花产量不足750万吨

.2006年我国的油料产量超过2500万吨

.2006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不足4500万吨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Ⅰ:直接可从图表的粮食产量增长图可以得出是正确的。Ⅱ:2006年棉花产量=760/1+0.013)≈750.2(万吨),即Ⅱ错。Ⅲ:2006年油产量=2461/1-0.042)≈2569(万吨),即Ⅲ正确。Ⅳ:2006年水产品产量=4737/1+0.033)≈4586(万吨),即Ⅳ错。

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6-120题:

116.2006年浙江省人才资源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约占全省人才资源总数的:

A.56.5%          B.55.3%          C.53.8%                D.52.8%

【答案】C

【解析】06年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全省人才资源总数=204.3/379.5*100%≈53.8%。

117.2005年,浙江省各市、县(市、)区)本级财政科技拨款约为:

A.34.81亿元  B.34.63亿元  C.34.35亿元        D.34.05亿元

【答案】D

【解析】05年浙江省各市、县(市、区)本级财政科技拨款=44.6/1+31%)≈34.05亿元。

118.从上述资料可以推出2006年浙江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约为:

A.1.64万亿        B.1.58万亿        C.1.41万亿               D.1.32万亿

【答案】B

【解析】2006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06年全年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2.59%=407.8/0.02591.58(万亿)。

119.2006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约为:

A.2.85万亿  B.2.98万亿   C.3.12万亿         D.3.18万亿

【答案】A

【解析】2006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企业技术开发经费/1.15%=328.1/0.01152.85(万亿)。

1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05年浙江省拥有人才资源数不足325万人

B.2006年浙江省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全省人才资源总数的比例超过3%

C.2005年浙江省每万人口中有人才资源数超过685

D.2005年浙江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不足150亿元

【答案】D

【解析】2005年浙江省拥有人才资源数=379.5/1+18.7%)≈319.7万人,不足325万人,故A正确;2006年浙江省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全省人才资源总数的比例=13.7/379.5+100%≈3.6%,超过3%,故B正确;C直接可以从题干中得到为820人,超过685人,故C也正确。得出D不正确。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224/1+37.2%)≈163.3

三、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21-125题:

121.20081-6月,城镇居民8类人均消费性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总支出的比重超出10%的有: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分别为食品2861/7618*100%=37.6%,衣着848/7618*100%=11.1%,交通和通讯1228/7618*100%=16.1%,娱乐教育文化902/7618*100%=11.8%。

122.20071---6月,农村居民8类消费性支出中,第三高的是:

A.居住         B.交通和通讯         C.文化教育、娱乐        D.衣着

【答案】B

【解析】第一高是食品1327/1+18.3%)=1121.7,第二高是居住697/1+48.5%)=469.4,第三高是交通和通讯386/1-3.2%)=398.8

123.已知20071---6月,城镇居民用于“娱乐教育文化”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27元,则上表中“X”的值约为:

A.-2.7               B.2.7               C.-2.8                D.2.8

【答案】A

【解析】927×(1+x)=902,既得x-2.7

124.20071---6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

A.1.82               B.1.89          C.2.04                D.2.09

【答案】D

【解析】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25/1+10.6%)=11234元,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6100/1+13.6%)=5370,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11234/53702.09倍。

1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81--6月,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倍还多

B.20071--6月,城镇居民用于“衣着”的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农村居民用于“衣着”的人均消费性支出的3倍还多

C.20071---6月,农村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及“医疗保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之和不足600

D.20081---6月,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用于“食品”的人均消费性支出都超过各自人均消费性支出的三分之一

【答案】C

【解析】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618/34512.2,故A正确;07年城镇居民用于“衣着”的人均消费性支出=848/1+8.7%)≈780.1,农村居民用于“衣着”的人均消费性支出=266/1+8.6%)≈244.9,即两者之比为780.1/244.93.2,故B正确;城镇居民用于食品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消费性支出=2861/76180.376,农村居民用于食品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消费性支出=1327/34510.385,都超过三分之一,故D也正确。07年农村居民“交通和通讯”人均消费性支出386/(1-3.2)=398.8,“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性支出239/1+8.3%)=220.7,两者之和为619.5,超过了600,故C不正确。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26--130题:

我国某年度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分类失意图

126.按执行部门分,该年度我国企业部分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约为:

A.567.6亿元        B.2135.2亿元   C.2075.1亿元         D.2353.2亿元

【答案】B

【解析】由图表可知,企业部分的“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3003.1×71.1%≈2135.2亿元。

127.按经费来源分,该年度我国企业部分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约比政府部分:

A.多44.4%        B.44.4%               C.1333.4亿元        D.1567.6亿元

【答案】C

【解析】企业部分的“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比政府部分3003.1×(69.1%-24.7%)=1333.4亿元,多1333.4亿元。

128.该年度我国高等学校用于应用研究部分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约为:

A95.6亿元        B.137.0               C.196.4亿元                D.1489.5亿元

【答案】B

【解析】3003.1×9.2%×49.6%≈137亿元。

129.该年度我国研究机构用了基础研究部分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约为企业用于应用研究部分的:

A1.6               B.1/30                       C.13%                        D42%

【答案】D

【解析】3003.1×18×12/3003.1×71.1×7.6)≈0.42

130.该年度我国企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中,用于应用研究的约比用于基础研究的多:

A.149.5亿元         B.210.2亿元   C.135.6亿元          D.242.1亿元

【答案】A

【解析】3003.1×71.1%×(7.6%-0.6%)≈149.5亿元。

 

关于我们 | 汇款方式 | 考试培训 | 辅导资料 | 行测信息 | 申论信息 | 面试信息 |南方公务员博客 | 网站地图 | sitemap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广东公务员考试 | 广州公务考试 | 深圳公务员考试 | 广东选调生及公遴选 | 事业单位招考

南方公务培训中心总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76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西校区实训楼516

联系电话: 020-85217183、18922251193

Copyright © 2007-2024 南方公务考试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20522号

       
  • 电话咨询

  • 020-85217183
  • 020-85213838
  • QQ交流群

  • 310206975
  • 25595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