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贺南方学员囊括19年省委、省政府、工商、监狱等热门职位状元
您的当前位置:南方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热点 >> 正文内容
2013年广东省基层招考时政热点集锦
本文转载自:〖〗    发表时间:〖2013-03-30〗   本文作者:admin_z   浏览次数:3313

一、为什么要加强“三农”工作?(即:重要性)

农业稳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强。 加强三农工作,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着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也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 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比如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弱国,农民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有绝大的比例,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全国处于最低阶层。而农村的发展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因此三农问题就是目前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2004年至2011年又连续八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强调了三农问题 重中之重的地位。

2012年2月1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力挺农业科技,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文件特别重视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强调抓好种业科技创新。文件提出,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创新重点、完善创新机制、改善创新条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

此外,文件还要求,继续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村创业实验田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在政策方面,文件确定,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 扶贫工作

一、为什么要开展扶贫工作?富,在广东;穷,也在广东。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仍有3409个贫困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500元的贫困人口达157万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富差距大,成为广东之痛穷广东之帽不摘,难建幸福广东。没有广大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幸福广东就没完全落到实处。扶贫工作目的是为了加快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和谐,建设幸福广东。

二、如何开展扶贫工作?

四、《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已由广东省人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扶贫条例》的颁布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

1、《扶贫条例》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2、《扶贫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扶贫开发工作走向法制化,形成长效机制。为今后扶贫开发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指明了工作方向。

3、为规范农村扶贫开发,加快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和谐社会、幸福广东,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

《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明确了广东省确定扶贫开发对象的标准和程序、扶贫开发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扶贫开发的具体措施、扶贫开发项目监督管理等内容;并在第二十五条中明确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扶贫开发资金列入年度财政支出预算,并建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扶贫资金增长机制,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财政保证。

五、我国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五大矛盾和问题。

这五大矛盾和问题分别是: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尽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农业生产力水平偏低、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化不强的特征并未根本改变。农民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无论是覆盖面还是保障水平,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条件较差,目前全国还有2.5亿农民饮水安全缺乏保证,近100个乡镇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约200万户农村人口用不上电。一些地区村镇布局不合理,垃圾处理、生态保护设施缺乏。

——农民的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尚未得到切实保护,侵犯农民权益问题时有发生。农民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低价征收征用农民土地、补偿不到位等问题较突出,征地纠纷频繁发生。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还不到位,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最低生活保障、工伤保险、子女教育、廉租住房等权利缺乏有力的制度保护。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需要下更大决心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切实向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倾斜。在规范转移支付、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政府支农资金管理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些涉及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层次改革,如推进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对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应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拓展和创新。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民众素质。推进民主法制化进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当前应努力建设一个以法治为主体、以德治为补充、以政策协调平衡的社会管理体系。民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对象,为此须要加强对民众的教育宣传,提高民众素质,以适应社会管理环境的变化。一是建设宣教阵地。从人力、技术和物力三方面拓展,充分发展和利用专业宣讲团队、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体建立专门宣教阵地,定期定内容宣讲法律法规、政策形势和社会主义道德观,提高民众的法律道德水平和参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责任性和自觉性。二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的宣传教育,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建立健全弘扬正气、抑制邪恶的舆论氛围和制度机制,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指导约束各种社会行为,促进形成团结一心、共创和谐大业的生动局面。三是树立道德典范。以崇高道德情操引导和鼓舞民众,增进社会和谐性一面,消除和减少对立冲突因素。特别是社区(村)级组织和基层调解组织要大力培养一批道德高尚、办事能力强、群众信服的道德典范,发挥好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贴近群众的优势,加强平常与群众的情感联络,增强处置突发难点事件的能力。

(二)加强基层建设,夯实管理基础。一是大力推进社区(村)居民自治建设。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体原则,以社区(村)建设为平台,充分尊重和落实社区居民依法民主自治利,政府按照权力下放、重心下移、财力下沉的原则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以区域性群众团体建设为主线,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培育和增强居民归属感和服务群众的自觉性;注重提高社区(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社区(村)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提高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效能,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社区(农村)基层特别要加强派出所、人民调解组织、社区(村)级组织的信息化建设,着力信息网络构建和信息人才的培养、使用,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动态信息采集机制,特别是在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刑释解教人员、新兴媒体等重点领域的动态信息管理。三是健全完善社会管理组织。随着社会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相应要扩充乡(办)一级社会管理中的专业机构建设,国家要加大投入,在人员、经费、设施、技术、装备上配套,确保履行好职能。

三)统筹各方力量,妥善处置矛盾。一是健全好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征地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城乡建设、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严格实行风险评估,发挥好源头防范功能;进一步完善矛盾调处中心工作机制,创新信访代理新机制,不断规范区、乡(办)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运作模式。矛盾调处中注重平衡群众与群众之间、群众与国家之间、群众与经济组织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摆正社会管理中公平效率的关系,平衡群众物质利益精神利益的需求,求得社会管理的和谐统一。二是运用好手段。充分运用教育、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多种手段,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提高教育、调解在社会矛盾处理中的优先作用,注重把握好调解工作人员专业性、社会性、道德性标准,把好进人关口,提高工作人员处事效率。三是搞好公益事业。想方设法扩大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体的公益事业建设。在推进经济建设、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时注重照顾老百姓的利益,以赢得基层政权组织、调解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基层政权组织和调解组织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提高调解工作效率。

(四)完善应急机制,有效应对风险。一是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区、乡(办)各级及有关部门都应明确专门机构和队伍主抓。二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各级各有关方面的联动机制,加强实战演练,提高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三是规范应急处置工作。坚持24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好汛期、节假日特护期值守工作。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预报。四是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调用管理、易发突发公共事件危险源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五是加大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宣件。通过开展定期的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和不定期的宣传培训工作,增强全社会的应急防范意识。

(五)加强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稳定。一是加强严打整治。重点加强对涉黑涉恶、有组织犯罪和影响经济发展的严重经济犯罪,影响群众安全的严重暴力犯罪的打击力度,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加强对重点治安地区的排查整治,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强化专业治安巡逻管理。二是推进平安创建。提高乡(办)综治维稳中心工作效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工作机制;巩固社区(村)群众工作站的实践成果,促进群防群治措施落实;推进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积极作用;整合基层资源力量,在党委、政府和综治委的领导下,组织协调,整合公安、司法、民政、信访、法院、检察院等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资源和力量,建立集中办公,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工作平台。

公民社会十大事件大致浏览,可只背标项撮句)

1 乌坎事件:彰显基层治理困境,官民对话协商化解冲突

专家点评:在矛盾激化后,由于政府积极介入和信息公开,建立了有效的对话协商机制,将社会维稳与民众维权统一起来,成功化解社会矛盾,避免了行政力简单化处置的倾向。该事件对矛盾凸显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带来深层次影响,也为政府部门的科学判断和冲突管理提供了成功样本。

【背景链接】 乌坎村村委会将一块集体土地卖给开发商,几年来在当地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3200亩土地陆续被政府贩卖,卖地款项达七亿多元人民币,而补助款只有500元,其余全部被当地官员私吞,盗卖村民土地准备兴建滨海新区碧桂园的开发商为祖籍乌坎的港商陈文清,他于80年代成为香港的广东海陆丰商会会长,同时也是广东省人大代表。当地居民屡次上访无果,近期仅存的一块土地被卖给地产开发商,激发当地人于21日游行示威,22日派出军警镇压而最终引爆骚乱。这次事件凸显了社会深层次矛盾。据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民众集体维权的群体性事件多达十余万起,其中强行征地与补偿不足引发的群体事件占到了6成左右。中国社科院表示,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农村的重大事件中65%为侵占土地问题。

【热点时评】 从乌坎事件来看,村民的诉求点在利益,转折点也在利益。今年9月以来,部分村民之所以频频上访,源于对村干部处置土地、财务、换届等问题的不满。如果能及时抓住利益诉求点,事发前认真倾听、公正评判、果断解决,就不会小事拖大、层层升级,演变成群体性冲突,乌坎事件也就会呈现不同走向。如今的峰回路转,正在于省工作组充分肯定群众的主要诉求是合理的.这表明,在面对具体矛盾冲突时,把握了群众利益的诉求点,也就把握了问题解决的关键点。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在不断前行中不可避免地积累了一些矛盾,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冲突显性化。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经济发展快,开放程度高,社会转型快,流动人口多,社会管理压力大,社会矛盾早发多发,出现的问题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警示性。直接诱发乌坎事件的土地问题,在全国其他地方也不鲜见,这些问题交织着个别利益和公共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使"偶然性"冲突背后存在着"必然性"动因。

有利益博弈并不可怕。有了这样的博弈,才能更好地平衡利益、协调关系,让整个社会处于动态稳定之中。群众固然不能有诉求就过激,一过激就违法,再合理的诉求也要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基层政府也不能把本属正常的诉求表达,用使之演变成过激对抗。在乌坎事件中,基层政府最初失误正在于,没有正视村民合理的利益诉求,让理性的上访升级为过激的行动。

加强党的活动,正确引领群众。一是深入开展双基双强活动。镇针对少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党员队伍先进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在全镇党的基层组织中开展了双基双强活动。双基,即:抓基层,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抓基础,加强农村和党员队伍管理;双强,即:强化党组织在农村的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服务大局意识。二是在机关党员中开展四联户制度。建立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蹲点联户、片长挂钩联户、一般干部结对联户、村干部和普通党员经常联户的四联户制度。三是在农村党员中开展述职承诺和结对帮扶工程。农村有职党员年前承诺、年中评价、年终述职,把工作和个人行为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对农村无职党员,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或与其他党员群众结帮扶对子

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提升了党员形象,为做好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打下了基础。

实施三大工程,全面服务群众。一是实施党的组织建设全覆盖工程。把党组织建设的触角延伸和引领到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引导群众、指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我们镇在农村和企业中建立健全了协会党组织、农村联合党组织、村企联建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和工青妇老党组织。特别是协会党组织不但起到了组织党员、服务群众的职能,对解决农村一系列生产、生活等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非公企业党组织真正架起了党、企业和产业工人沟通的桥梁。二是实施党的活动全程化工程。根据农村社会管理的阶段性要求,在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各项活动,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年9月份,我们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访农户、揭问题、谋发展活动,全镇党员通过活动入户365户,处理有关群众的问题432个。三是党政服务全方位工程。通过建立健全群众工作机构,强化乡村两级便民服务机构。建立全程化的公开机制和服务网络,健全了一整套以镇为引导,以村为基础,快捷、高速、有效的为民服务网络。

推进民间组织建设,有效地管理社会问题。我们镇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引导、培育并规范民间社会组织。建立了企业工会、农业产业化协会、农民合作社、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村民理财小组等,这些组织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2 郭美美风波:拷问红会,引发慈善大讨论

专家点评:郭美美的个人际遇触动公益进化论之大命题,推动慈善公益从边缘进入公共生活的中心,预示着社会的成长。

3 温州动车事件

专家点评:温州动车事件中的民间表现,既显示出社会对于生命的敬重与悲悯,更彰显问责政府的权利觉醒。借助网络平台传达理性诉求,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4 免费午餐:民间社会设置公共议程的典范

专家点评:免费午餐的价值不仅在于利用网络为动员和行动的工具,开启社会公益新模式;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在公共议程长期由政府全面主导的历史传统下,公共议程首次由民间引导,社会发酵而得到政府的良性互动实属罕见。

5 PM2.5检测纳入国家标准:公民行动争取环境权

专家点评:大众相互动员,不迷信权威,焦点始终执着于修订法规以接纳民意。同时,政府修正立场,承认大众立场的合法性,在修法中及时响应,权利主张与权力协调诚实配套。

6 小悦悦事件:叩问公民道德困境

专业闫溃?011年,对道德沦丧的批判及对社会良知的呼唤再不会比这更强烈了,但当普遍性的反思都在谴责社会而不求诸己心时,公民又何在?唯一介草民陈贤妹的朴素一抱,成就了中国良心的最后救赎。

7 广东省出台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方案:民间组织发展迎春盼夏

专家点评:社会稳定,要靠培育和管理两条腿走路。广东省此举为民间组织的独立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也为反思政府职能定位带来契机。

8 甘肃校车悲剧:影响公共决策,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布

专家点评:校车悲剧及引发的讨论,集中体现了对公共安全的公众焦虑。从事故追责、体制问责到公民捐献校车争议的多个方面,公众在此次危机事件中的发言最终影响了公共政策。

9 中非希望工程事件:引发中国NGO国际化争议,民间辩论展现社会转型内外压力

专家点评:公益的目的之一在于,尽最大力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公共利益,此一宗旨无分国族内外。但现实中的公益运作,中国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职能规范化有待解决。

10 “社会管理进入国家话语:社会创新管理进程全面启动

专家点评:从治安管理,两个字的改变,显示了国家层面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政策变化,也意味着中央直面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新情况,是中共治理思维的创新。

基层党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情况汇总

1、 如何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使其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2、 基层党组织人员变动快,这就给党员教育管理、党建资源配置带来了新的问题: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法、手段亟待创新和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调整。

3、 针对海上生产实际,党员干部经常需要到海上带班,使上级组织下达的各种文件、工作、会议精神等难以准确及时地传达到每一名党员,党支部所组织的党课、党员大会等工作也因为报到党员人数较少难以开展。所以如何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如何创设新的载体,激发党组织的内在活力。

5、 随着新区党员队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互联网信息化的高度依赖,使基层党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时空”挑战:互联网的虚拟性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互联网的开放性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视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的制高点。

6、 如何确保创先争优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7、 如何转变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的现象。部分党员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还较为根深蒂固,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即使抓党建工作也是被动应付,缺乏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和激情。

8、 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实施手段,号召力不强,推动力不够,工作难以开展。

9、 党建工作内容不丰富。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

10、 党务干部参加培训少,党务干部缺乏必要的党务知识,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党务工作难以适应。

2012年两会网民最关注的“五个热点话

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中国网事”记者)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广大网民对两会有何期待?最关注哪些热点话题?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综合新华网、人民网等门户网站组织的“2012年两会调查”结果发现,网民最关注的“五个热点话题”分别是:社会道德建设、食品安全监管、缩小贫富差距、房产市场调控和加强反腐倡廉。其中,“社会道德”和“食品安全”成为网民新的两会关注点。

热点话题一:社会道德建设

“道德之问”成为过去一年热得发烫的“网络热词”:“小悦悦惨遭碾压,路人为何见死不救?”“‘金哨’变‘黑哨’,足坛假赌黑缘何泛滥?”“走了‘郭美美’来了‘卢美美’,中国慈善能否恢复元气?”“‘汉代玉凳’闹笑话,假拍乱象何时休?”

有关网站的“2012两会调查”关于“社会道德”的问卷中,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社会道德水准“在下降”。究其原因,55.7%的受访者认为“不少公务人员行不正之风,带坏了整体风气”。

面对道德滑坡的现实,“卿天磊”等不少网民说,国人正在为重建道德做出努力:不久前,“雷锋传人郭明义发动百万微博粉丝爱心接力救产妇”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还有“最美妈妈”吴菊萍、“守墓老兵”欧兴田、“最美婆婆”陈贤妹……“这些草根人物,以实际行动回应见死不救的冷漠,诠释道德和人性的力量、承载国人内心向善的渴望。”

“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全国人大代表邓宝金深有感触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将其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热点话题二:食品安全监管

在新华网“2012两会调查”的22个选项中,“食品安全监管”始终名列前茅。网民热议的话题主要聚焦于“地沟油流向餐桌”“蔬菜水果农药超标”“病死肉、注水肉售卖”“奶源不安全”等几大类。

“tianci”等网民接连发问:“药你命”“黑心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些无良词汇为何总和食品连在一起?问题食品缘何屡禁不绝?监管部门能否杜绝“软监管”“马后炮”?食品行业能否重建诚信体系?无良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何时出局?

全国政协委员严琦直言不讳地指出,监管不力、惩罚不够、法规不健全等是我国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只有跨越基层监管薄弱、质量失信惩戒、以罚代管、‘九龙治水’这‘四重门’,才能看到希望”。

热点话题三:缩小贫富差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四代,我去买四袋苹果”,网民的灰色幽默折射出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尴尬现实。

在各大网站举办的两会调查中,“缩小贫富差距”均位列三甲。

“学会放松HP”等网民说,共同富裕不能只是空话,“提高基层劳动者在企业利润中的分配份额才是动真格的。”

近年来,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下滑。不少网民认为,居民收入增长过慢,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就陷入空谈。同时,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为百姓仇官、仇富心理的滋长和社会矛盾的积聚提供了养分。

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明确提出增长7%以上的量化指标。照此速度,10年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将翻番,人均GDP会同步倍增达8000美元左右。

对此,不少网民感到欢欣鼓舞:“有专家把它解读为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我举双手双脚赞成,但愿它成为实在的惠民之举而非数字游戏。”

热点话题四:房产市场调控

过去一年,中央打出调控房价“组合拳”,效果已初步显现,特别是加大保障房建设,让中低收入者拍手称快。

有关网站两会调查中关于“保障房,您最关心什么?”的问题,有50%多的受访者选择“申请资格公平合理”,“分配程序公正透明”和“房屋质量稳定保障”也是网民关注的重点。

继2011年完成开工建设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房1000万套的任务后,中央又提出,2012年新开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房700万套以上。

然而,从“深圳数十人隐匿财产申请保障房”到“福建龙岩公务员团购保障房”,从“武汉出现保障房分配‘六连号’”到“包头棚户区改造某项目质量低劣”,这项涉及千万人福祉的民生工程在申请、分配、使用、质量等方面问题频现。

“保障房,好建不好分!”全国人大代表陈忠林说,为防止富人趁机“揩油”,亟待建立与保障房申请、分配、使用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包括申请者财产公示查询、作弊渎职者严厉惩处以及保障房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热点话题五:加强反腐倡廉

在“两会新华社区”讨论中,与往年重点关注贪腐大案不同,今年不少网民把目光聚焦于集人事、就业、教育于一身的“招考腐败”事件:从“江西庐山管理局‘招考舞弊门’”到“浙江温州公路管理处‘招聘门’”,再到“山西长治环保系统‘体检门’”,层出不穷的“萝卜招聘”“世袭招聘”“体检拒聘”再次引发网民热议。

“大龄青年”等网民说,“招考腐败”让穷人家的孩子又一次输在起跑线上。“‘老子招儿子’‘在读学生拿事业编’‘体检被乙肝’‘拼爹游戏’等这些招考乱象一次次挑战着公平底线。”

全国人大代表陈万志坦言,招考腐败的根结在于资源分配不公,加快推进制度公平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府和官员信息公开迫在眉睫。

热点话题六:社区和谐建设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以“单位制”为基础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汇聚到城乡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城乡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集中到城乡社区,城乡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而原有的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方式严重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改革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模式和方式,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考点分析】

1.当前社区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有:

第一,社区服务的性质定位不清楚。社区服务在本质上是属于福利服务还是盈利服务,或者它在服务项目上如何进行区分。

第二,社区服务功能普遍薄弱。目前社区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硬件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导致社区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第三,社区服务的队伍建设问题。

第四,体制不顺,权责不明;

第五,社区服务的行政化问题。

注意:实际考试中务必结合给定资料中具体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不能盲目作答。

2.解决好社区管理与服务中的各项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即由经济增长型转向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观格局; 第二,有利于国家工业化转向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赋予社区管理以充分的条件。

3、基本对策:

第一,推进社区社会保障服务。  第二,推进社区救助服务。

第三,推进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服务。  第四,推进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第五,推进就业服务。  第六,支持社区居委会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提供社区公共服务。  第七,支持社区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

【精彩论述】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这是对这些年社区工作在城市基层所发挥作用的充分肯定。社区工作的前景是无限的,社区工作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广东基层招考热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背景材料】最近,中央、省委领导同志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就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这项活动提出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走得深入、转得到位、改得彻底上下工夫,不断把“走、转、改”活动引向深入。

【相关评论】 “走、转、改”活动,是新闻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从延安窑洞里的广播电台,到沂蒙山区的报纸编辑部,到新时期好记者陈中华,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广大新闻工作者踊跃参与,版面上和镜头里来自基层的声音多了,生动鲜活、打动人心的作品也多了,广大编辑记者普遍感到,到了基层,接了地气,开阔了眼界,接受了教育,得到了锻炼,与群众的感情更深了。

【热点评述】不断深化这项活动,“走”要走得深入。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是新闻事业生长的沃土,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新闻工作者要真正沉到基层、融入生活,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切实解决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源头和方向问题。走得深入,关键是思想感情深入。要真正俯下身、弯下腰,身入心入,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把握群众脉搏,感知群众疾苦,激发思想的火花,激活创造的灵感。这样,新闻报道才能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与时代同频共振,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不断深化这项活动,“转”要转得到位。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新闻宣传的本质所在,新闻工作一刻也不离开人民群众。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切实解决好新闻工作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转得到位,关键是转得自觉。要转换片面追求所谓“新闻效应”、“吸引眼球”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摒弃漠视基层、远离群众的不良作风,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真心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在平凡人的生活百态中发现真善美的“火花”,在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中反映改革发展成就,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不断深化这项活动,“改”要改得彻底。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新闻的感染力在于鲜活。要倡导讲新话、讲真话、讲短话、讲家常话,切实解决好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问题。改得彻底,关键是改得坚决。要真正摒弃空话套话连篇、官腔学生腔标准腔泛滥的不良习气,用老百姓喜欢听的语言风格,用普通人看得懂的表达语句,多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一些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使新闻报道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让这个伟大时代的主流价值和鲜活美好走进公众视野和心田。【点评】要建立健全下基层工作制度,完善编辑记者岗前和在岗培训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以管长远的制度建设,确保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激励引导更多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文风,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2012年申论热点:如何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只背标项撮句)

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的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原来的公社化体制集体劳动代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生产力得到了解放而且所有制和分配形式也由单一的形式变成了多样化的形式。由此农村中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利益诉求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化解这些矛盾,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面临的新课题,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队群众工作高度重视,为做好农村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时期农村基层工作的特点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给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

(一)、主体的多元性。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所有制实现形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使得新时期群众主体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现在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也有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群众工作内容,也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生的新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各阶层的群众主体都相应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二)、工作内容的复杂性。改革开放以前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经济问题成为中心问题,由于贫富差距拉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少数仍然相对贫困的人有不平衡心理甚至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一旦出现相关事件便使得变得更加复杂。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三)、思想的对抗性。干部与群众之间本是鱼与水的关系,思想一致、感情融洽。但是一些干部工作作风粗暴、简单的一刀切的工作方式伤害了群众的朴实情感,引起了群众误解和不信任。尤其是一些困难群众因家庭负担过重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收益少而存在失衡心理,导致干群关系不是在交流中缩小距离,而是在实践中扩大分歧,久之,则产生对抗心理,给干部与群众之间增加了障碍和难度。(四)、工作的艰巨性。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有了增强,但群众的道德素质却没有水涨船高,反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部分的道德滑坡现象。一些群众很懂得用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曲解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的含义。但是不习惯也不愿用法律和道德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无形中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阻力。

四点坚持搞好基层农村工作1.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提高基层党组织处理农村群众工作的能力。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是连接党组织和广大农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直接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直接执行者。群众工作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包括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把群众的诉求集中起来加以处理、把上级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而且得到群众的支持。因此,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农村各项建设的领导作用。一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风过硬、善于做群众工作、敢于负责、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根据形式和任务的变化,对基层干部进行多渠道多方式的培训,不断更新原有的方式方法以及工作思路;二要切实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贯穿于基层工作之中,时刻注意社情民意的变化,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尺,保证决策和决策的制定的现实依据是满足群众的需要;三要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大力度惩治不正之风,在改进作风中赢得群众信任。努力消除群众对干部作风问题的厌恶性和对抗性。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夯实物质基础,在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落实各项农村群众政策。毛泽东同志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做新时期群众工作必须要善于将群众的发展意愿和科学发展观有机融合,在保障群众的经济增收过程中化解矛盾,切实做到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一要立足实际,选准一条既能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又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之路;二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孤立的就解决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应实施工业和农业互动发展互相促进的战略,在工业化进程中推动农业发展,在工业农业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增加广大群众的收入;三要采取有效措施盘活现有集体经济。采取多种措施发展集体经济,切实在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要围绕群众的增产增收问题开展必要的服务工作。加大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的帮扶力度,培养相关技术人才、培训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积极联系金融单位按照相关政策提供小额无抵押贷款等措施,解决好群众发展无路、无钱、无经验的问题。五要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保护群众自主经营积极性。

3.以基层民主建设为切入点,落实好群众各项权利。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基层政权的改革力度、行政职能的转变力度、民主建设的推进力度由于种种原因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应以基层民主建设的切入点。一要扩大党内民主渠道,通过落实民主集中制、实施党务政务公开等形式,引导广大群众有序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二要广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基层民主管理的系列制度,并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落实好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确保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落实。三要积极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不断增强广大群众法律意识、主人翁意识,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要运用现代化的各种载体,倾听民意解民忧。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现代通迅工具,倾听群众意见,受理群众问题,为群众参政议政、反映问题提供便利的渠道。另一方面积极发挥传统的交流渠道如广播电视的作用,积极宣传群众参政议政的典型,引导更多的群众步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轨道;五要适应新形势,定期研究分析基层民主政治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民主政治管理新路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序前进。4.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着力点,在宣传教育中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新时期群众工作依然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一要充分结合干部包村等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二要充分利用村庄、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培训。一方面要根据大多数群众的普遍愿望,沟通协调或聘请有关部门的技术骨干、专家为群众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发家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三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切实深入到群众中去,下力气解决难点问题,尤其是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走出困境。

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下,通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不懈努力,农村的群众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广东基层招考热点及论述素材集锦

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

“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使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但因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十一五”期间,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畜牧规模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努力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

1坚持依靠群众、政府主导。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2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3 坚持保护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今后工作重点

1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取得新突破。立足于本地,准确抓住市场动向,发挥自身优势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3加快文明村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步伐,使农民环境和生活质量取得新突破,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措施

1完善村级“双层经营”体制入手,着力对传统的集体经济进行功能再造,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集体经济。

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工业经济发展,增强反哺新农村建设能力

3启动乡村旅游,增强新农村建设助推力。要进一步转变群众观念,合理发掘各村的旅游资源,抓住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好时机,开发农家乐项目,催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4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增强新农村建设促进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远离封建迷信,提高卫生意识,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新农村建设源动力。

以下为政论文提出分论点和如何围绕分论点展开论述的基本方法,可参考:

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了预防或化解某些社会经济风险,向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和相关服务的各种制度和政策的总和。社会保障既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制度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幸福广东,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利益幸福共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致使部分社会成员生活相对比较困难。社会保障制度秉持社会公平和正义理念,具有社会再分配功能,能够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为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保证社会结构顺利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步伐加快,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国人口结构也出现重要变化,老龄化社会迅速到来。这些情况导致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利益矛盾增多。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协调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结构转型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结构顺利转型。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和谐幸福共处。社会保障事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由社会成员缴纳部分收入所得而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折射出社会成员风险共担、互济互信的道德风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物质基础。建立健全利益协调和共享机制,有助于营造诚信友爱、和谐幸福共处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

也可以这样表述:

第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写入宪法,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的利益,充分体现了宪法的人民性,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归宿。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社会成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弱有所助,安居乐业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制度上全面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力民的具体实践:胡锦涛总书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说是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

第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推进改革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安全网”“稳定器”,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在鼓励竞争,追求效率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流动人口与固定户籍人口的利益冲突,以及地区与城乡发展失衡的现实格局,均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出其应有的调节作用。)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公民幸福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根本的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就是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使人民信赖国家,产生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自豪。社会保障不仅仅是每个公民个人的事,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社会保障还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发展低碳经济是广东自身发展的需要。走低碳发展之路,顺应世界“低碳化”发展趋势,不仅是责任,更重要的是符合我省发展方向。利用低碳经济推动新兴产业革命,为传统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提供支撑,通过推动自主创新,培育低碳经济模式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有效促进我省发展目标的实现。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定义珠三角地区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和“深化改革先行区”,广东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成功经验可对全国产生辐射和示范作用,有助于我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发展低碳经济是广东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低碳经济将迅速成为国际激烈竞争新焦点。低碳经济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目前我省正处在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提前部署才能赢得先机。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新机遇,主动谋划部署,建立起与快速发展相适应的低碳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相关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而抢占经济转型升级的制高点,增强广东核心竞争优势。低碳经济将是广东新一轮腾飞的经济引擎。

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按照“发达国家应当对减缓气候变化承担更多责任”的原则,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40%到45%的减排目标,必将这一指标分解到地方,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负起责任义不容辞。而且鉴于我国的碳排放与美国的结构不同,美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已经占到40%,而我国目前仅为20%,清华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生活碳排放与该地区的生活水平正相关。所以,我省无论从生产碳排放还是生活碳排放,均需承担更多的责任。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改造传统产业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甚至是灵魂。因为新型工业化不仅需要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同时,我们必须用循环经济模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因为高新技术产业也有资源消耗和污染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高级形式。这也表明了循环经济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四个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但是,中国经济面临着城市化加快、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并由重化工产业主导、就业压力巨大、资源供给短缺、环境污染总量增大等一系列挑战,资源和环境两大“瓶颈”凸显出来。

胡锦涛发表了题为《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讲话。【坚定不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是推动经济复苏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达国家应该实施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妥善处理主权债务和财政风险。新兴市场国家应该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们应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持财政、货币、贸易、产业等政策可持续性。】

胡锦涛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8点意见。

第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六,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

第八,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加快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必然要求/重要途径/关键环节】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省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和谐广东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重视和做好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我省转型升级与改善民生互促共进、推动科学发展取得新成绩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协的支持监督下,省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提出的新要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认真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大力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努力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着力健全区域创新体系,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着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提高发展质量,朝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扎实迈进,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光荣历史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锐意创新,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戮力同心、团结奋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今年,我国/省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难下,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未消除,主要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省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

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体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展辉煌。

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首)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意义)。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现状问题),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措施)。(意义)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尾)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三农的良好氛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认真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基层自治机制,健全农村法制,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正文摘要:一、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

1.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2.狠抓菜篮子产品供给。

3.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4.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5.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

二、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6.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7.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

8.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9.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

10.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

三、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11.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12.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13.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四、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14.振兴发展农业教育。15.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16.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五、改善设施装备条件

17.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18.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19.加快农业机械化。20.搞好生态建设。

六、提高市场流通效率

21.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22.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23.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

2012政府工作报告热点及论述素材集锦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农业补贴要继续增加总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县奖励补助资金。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全面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力度,让扶贫对象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高产创建和标准化创建。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要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要认真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保护耕地。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国有农场、林场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经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着力扩大消费需求。2.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物价: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1.增加生产、保障供给。2.搞活流通、降低成本。3.加强监管、规范秩序。

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1.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3.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深化农村改革。

教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坚持优先发展教育。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民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4.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5..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回顾过去,我们拼搏奋进,取得显著成就;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仍须不懈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关于我们 | 汇款方式 | 考试培训 | 辅导资料 | 行测信息 | 申论信息 | 面试信息 |南方公务员博客 | 网站地图 | sitemap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广东公务员考试 | 广州公务考试 | 深圳公务员考试 | 广东选调生及公遴选 | 事业单位招考

南方公务培训中心总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76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西校区实训楼516

联系电话: 020-85217183、18922251193

Copyright © 2007-2024 南方公务考试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20522号

       
  • 电话咨询

  • 020-85217183
  • 020-85213838
  • QQ交流群

  • 310206975
  • 25595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