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贺南方学员囊括19年省委、省政府、工商、监狱等热门职位状元
您的当前位置:南方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热点 >> 正文内容
2015年国考热点精准预测
本文转载自:〖〗    发表时间:〖2014-11-25〗   本文作者:admin_n   浏览次数:1596

一、【背景材料】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穿心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创新型国家是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即具有强大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能力的国家;是依靠自主创新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发展的国家;是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不受制于人的国家。

2014年9月20日,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市值达2300亿美元,标志着中国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大道了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同时,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余额宝”也掀起了一阵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狂潮。

【现状】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技创新基础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性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二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存在体制关卡,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三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

观点阐述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习近平

技术和粮食一样,考别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饭碗,自力才能自强。——习近平

【措施对策】

一、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二、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可信技术。

三、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用好用活人才,打通人才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

四、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大争取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时髦结语】

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已成为国家上下共同心声。而这需要全社会给予宽容的环境,允许失败的气氛。展望未来,创新驱动将成为我国的再次跨越开启强大引擎,这个过程中时刻需要宽容失败的链条陪伴左右。相信,创新和宽容齐心协力,携手共进,一定能够打造更具有活力的中国经济升级版!

、【背景材料】略

大气、水、土壤等受污染。

[现状]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观点阐述】

一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三是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四是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原因]

一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根本缺陷。

二是利润至上的资本逻辑。

三是市场机制缺少考虑环境因素。

四是单向放大的科学技术。

五是追求享受的生活方式。

六是片面的经济增长模式。

七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伦理。

[措施]

一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三是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国民经济体系。

四是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五是不断完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时髦结语】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习近平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李克强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整个现代化建设之中,实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共赢。

三、【背景材料】

1、截至2013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保持放缓的态势。 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人人都有麦克风、时时刻刻都发言”的自媒体、微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原有的网络生态彻底打破:以往我们常用虚拟世界来区别网络与现实的不同,而现在网络与现实的界限变得模糊;以往我们用“网上冒烟网下燃”来说明一个网络热点话题会发酵成为社会热点事件,而现在网络引燃现实矛盾的燃点更低。网上一个不负责任的谣言,很容易成为引发社会恐慌的爆点。

2、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 论坛、博客表达对社会热点 的关注,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写博客、发帖子、上网交流已成为许多网民关注社会、表达诉求、反映社情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在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网络问政”渐成中国民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 、表达权、监督权的新途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网络民意。
3
、小网站屡曝贪腐猛料多名官员因其丢官。从曝光警察“遛狗门“、行政人员上班时上网“偷菜”、“最牛高尔夫球协会”、到曝光“最牛房地产公司”,一起起引人关注的网络新闻,让浙江省温州市的民间网站www.703804.com在网民中迅速走红,被称为“最猛料网站”。当地领导称:小网站考验执政能力。

4、一些人利用网络虚拟性、隐蔽性的特点,捕风捉影、捏造事实、散布谣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或者肆意暴露他人隐私,用以发泄私愤,却不用承担责任,这就走向了网络反腐的反面。与廖仁斌所言的这一网络现象相对应的事例,诸如非法PS照、曝假料恶意炒作、网络报复等,已是枚不胜举。

透过这些网络乱象,而从根本上对症下药,以立法手段来规约网络失范行为,我认为来自湖南的另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的建议是具体可行的,即加大对网络诽谤的打击力度,增设“网络推手罪”和“非法获取网络暴利罪”,且提高立法层级,将网络诽谤罪定位为公诉案件。只有如此重典严惩网络“失范行为”,坚决打击“网络机会主义”,网络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5、网上曝光的腐败行为只是一些显性事件,但揭露其他不为人知的腐败事件以后就只能靠全国网友都去“偶然”捡拾丢在地铁站的材料吗?也许,这些网上曝光的腐败事件只是提醒了有关人士今后注意一定把自己的腐败材料放到保险柜里保护起来,或是,选个贴心可靠的旅游中介。

网络反腐如果单靠网友总在网上发帖举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写入宪法,当我们能随时通过网络看到我们原本应该看到的那些“材料”之时,那网络反腐的时代才算是真正到来。不然,人力资源考察团之后还有“官太太考察团”,铁岭20个政府副秘书长之后还有新乡的一堆政府副职,反腐的领域就会像个娱乐圈,永远不乏爆料,永远让我们关注,但也永远只是无尽的爆料而已了。

6、有专家将2011年网络反腐事件总结为3种形式:剥洋葱式网络反腐。网友将有意或无意发现的腐败线索或者证据上传到网上并引发关注,网友顺藤摸瓜挖掘出更多证据,引起反腐机构介入和查处;中心开花式网络反腐。掌握或接近腐败内幕的内部知情人,把腐败的重要线索或证据直接发布在网络上,引起网友关注,形成舆论压力,反腐机构核实证据、立案查处;里应外合式网络反腐。内部知情人“爆料”和众多网友“外挖”,双方相互策应揭发出腐败事件。这种归纳,虽然不一定完全,但是却让我们看见了在群众身上隐藏的、潜在的、巨大的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对这种积极性,我们只能保护不能打击;只能引导不能堵塞;只能提升不能压抑。

7、虽然面临当前打击网络谣言的压力可能会让网络反腐进入“寒冬”,但大家应该正视政府的这一举动。政府不是打击网络反腐,而是在打击利用网络打着反腐旗号的进行造谣生事刻意营造不和谐社会氛围的不法人士。网络反腐的优势仍不容易忽视,因为这是政府开辟的另一条打击的腐败活动的途径。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着会成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为民众和政府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当然它的出现也不会吞噬民间反腐,他们是互为帮手,在反腐的道路上互相帮助。

总之,民间反腐不会因网络反腐日渐式微,网络反腐也不会因网络谣言打击而进入“寒冬”,网络反腐也不会覆盖民间反腐、相互排斥,他们只是反腐的一种方式,都在为反腐共同作用、“各施其职”,所以请大家消除对民间反腐和网络反腐的疑虑,借助相关平台,一起在为实现美丽繁荣和谐中国而努力。

8、最高人民法院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部司法解释将于2013910起施行。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问题/现状概述】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对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民生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应当看到,网上不良、不实信息仍然存在,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特别是最近网络谣言的传播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严重侵犯公民权益,损害公共利益,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共同抵制网络谣言,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原因分析/危害影响

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尚不健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又未能为公众提供合理解释,社会信息管理严重滞后,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下降,使公众的不信任感增强;

国内一些媒体及少数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漠,助长了政治谣言的传播;

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

网络推手制造谣言,强化了谣言的扩散,挟持了网民的意见;

商业利益的驱动,是谣言滋生的经济动因;

公众科学知识的欠缺,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对策分析

完善治理网络谣言有关的法律制度

提高政府公信力。

加强主流文化建设。

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

互联网技术领域要加快开发创新力度,建立网络谣言监测形成机制、筛选确认制度、破坏评估制度、整合相关职能机构调查处理制度、处理后反馈制度。

要依法办网

广大网民要守法自律,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

【观点提出与阐述】

有利于公民树立不传谣,不信谣的法制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激发主人翁责任感,利于保护公民的正当言论自由
有利于打击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有利于公民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让真正网络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发挥更大、更强、更好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时髦结尾用语】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其中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领域,我们需要做到完善治理网络谣言有关的法律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主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要依法办网,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创新,完善网站行业自律制度,依法办网,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四、【背景材料】

1、现行户籍制度诞生于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当时国家财政来源单一,社会福利统包统分,户口成为福利的分配依据。时至今日,我国财力已今非昔比,国民生产总值GDP以年平均9.8%速度递增,持续30年不衰, 2007年达24.66万亿元(其中财政收入5.1万亿元),是1978年的67倍;人均GDP1.8665万元,是1978年的49倍。但是,“二元制”下的户籍制度却依然令“农业户口”人群在享有基本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基础教育等方面与“城镇户籍人口”有较大差距。

2、中国的城镇化率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7.92%跃升至2013年的53.73%,但这其中喜忧参半,忧在于,很多时候,城镇化仅仅体现在“城市”本身的扩张,而非人口的城市化率。绝大部分农民工仍然只是城市过客,他们无法融入城市的原因是制度,即城市本身仍然按照原来体制下的户籍制度进行管理,而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权益和福利附着于户籍。因此,除非农村的富人能够承受比市民更高的公共服务成本(比如学校赞助费),否则,几乎没有可能举家迁往城市,并融入一座城市。
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进城打工的候鸟式生活是一种宿命,他们也没有能力面对城市生活中设置的各种制度性障碍,也没有足够的储蓄购买住房养家糊口。但是,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主流,据统计,当前中国外出农民工有1.64亿人,其中约六成是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不同的是,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并不想返乡,而是希望融入城市。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约84.5%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农业,30%多在农村没有承包地,40%多没有宅基地,92.3%不愿再回农村。
3
、中国太大了,发展也不平均,尤其是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这就决定了同样是户口,含金量大不相同。一个北京户口有多值钱?很多买卖户口的真实案例,已经给它明码标价,并且,到了用的时候就会知道,它确实“物有所值”。不管是就业、就医,还是子女上学、退休养老,有没有户口差别很大。哪怕是登记结婚、办个护照,没有本地户籍也费老了劲。最近的报道称,个别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是本地户籍的,适用缓刑的要大大少于本地户籍的。户籍制造的分野,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而且有扩大之势。户籍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社保、用工等各项改革的瓶颈。
彻底废除户籍壁垒,以登记制代替户籍制,是户籍改革一个最理想的选项。但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彻底放开户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虽不排除有出于地方利益的考量,但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也确是最现实的问题,类似的担忧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4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统筹考虑,又需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充分考虑能力和可能,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功能互补,搞好基本公共服务,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必将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改革是户籍改革,户籍制度是新型城镇化无法回避的最大难题。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这是以常住人口为基数计算的,但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只有35.3%。这说明有大量经常住在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还不是城镇户口,处于半市民化状态,大量进城就业人口没有享受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能力。

5、“今天起,我就是一个真正的深圳人了!”20144月,来深圳打工15年的杨先生终于办下了深圳户口。这得益于2010年以来深圳实施的积分入户制度,只要是满足相应积分要求的外来人口,都可以申请落户。3年多来,已有20多万人落户深圳,圆了他们的“市民梦”。深圳的这一做法,是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的一种探索形式。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不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人民权利、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

6户籍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户籍,不仅证明一个人的身份属性,也和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从出生到老去,许多事情都和户籍紧密相连。无论是上学就业、结婚生子,还是社会福利、衣食住行,户口都如影随形。可以说,户口簿虽薄,却承载着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见证着万千家庭的生活轨迹,户籍制度改革必然受关注、被聚焦。

户籍关乎社会公平正义。长期以来,户口将我国民众划分为不同人群,有城里人和农村人,有外地人和本地人。不同的人,因户口关系不同,享受着不同的社会待遇和福利。有人统计,城乡户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方面的待遇差别高达30多项。虽然这是历史形成的,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但从根本上看,与社会公平原则相悖。

户籍关乎经济社会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劳动力流动不断加速,但现行户籍制度,给劳动力打上无形的“烙印”,使其自由流动面临诸多羁绊和壁垒,导致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还要看到,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到2020年将有1亿左右的人新落户城镇。能否通过推进改革让亿万农民兄弟进城落户,直接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败。

7、国务院新制定出台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从根本上强调了权利的平等。首先,以居住证制度为载体,建立区别城乡户口制度的设计,承载起人口合理流动的权利。意见指出,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其次,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意见》指出,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以连续居住年限等为条件,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等权利,同时结合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逐步享有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
问题/现状概述】

户籍管理制度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结构,阻碍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不利于城市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原因分析/危害或影响

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不利于现代国家公民权利的实现;造成了人民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如求职与求学的不平等: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享有不平等的权利,其根本原因是户籍制度承载了太多的附加功能;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发展,到城市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投资办厂、购房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引进人才都不能落户,其身份、地位得不到确认,给生产经营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也给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腐败现象。

对策分析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做到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要切实落实户口迁移政策,确保户籍制度改革与发展相适应;

要加快中小城市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就近、就地落户;

要统筹配套、协同推进,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整合与共享,大力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相关领域改革,依法保障户籍公民的合法权益,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求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创新人口管理。

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实行以具有稳定就业和住所为基本条件的户口迁移准入制。户籍制度涉及公民基本权利,既要鼓励地方勇于创新,又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考虑。既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落户意愿,又要充分考虑流入地人口承载能力。

应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先试点后推开,循序渐进,区别情况,逐步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和农民工的落户条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可以率先放开农民工落户条件。

要加强社会管理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不公平福利制度,逐步将农民工统一纳入本地各项社会管理,促进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观点提出与阐述】

第一,改革户籍制度是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现代化过程中最基本的人口变动特征就是农民进城变工人和市民。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农民虽已进城务工,但农民的身份没有变,没能够在城市获得合法的市民资格、平等的待遇和实现安居乐业。一些名义上取消了农业、非农业两种户口的地方,并没有在福利制度上发生实质性改变。这种状况使城镇化处于一种僵持状态,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成本。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在加速工业化的同时,使更多的农民工真正变为城市居民。

第二,改革户籍制度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今后几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主要任务,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就是在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下决心改革户籍制度。

第三,改革户籍制度是促进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社会转型是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过程的统称。以户籍为分界的不公平的社会管理制度,导致我国出现了一个庞大的既脱离农村社区组织,又脱离家庭的群体。边缘群体是一种过渡性社会现象,较为复杂,需要加以整合。否则,会对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消极影响。顺应农民工安居乐业的要求,加快外来人口本地化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必须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提高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农民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二、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城镇化;三、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时髦结尾用语】

户籍制度改革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审议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我们要从严格户口登记、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积极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加快户籍管理立法、加快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等5个方面着手,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推进全面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五、【背景材料】

1、基本公共服务,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一般包括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广义上还包括与人民生活环境紧密关联的交通、通信、公用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以及保障安全需要的公共安全、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服务。

经过努力,“十二五”时期,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争取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十一五”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公共教育体系日趋完备,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初步建立起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险制度逐步由城镇向农村、由职工向居民扩展,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基本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全面覆盖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全民健身稳步推进。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显著增加。从总体上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人民群众上学、就业、就医、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等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但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基本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农村、贫困地区和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尚未得到充分保障;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区域间制度设计不衔接,管理条块分割,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比较单一,基层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以及监督问责缺位等问题较为突出。必须深刻认识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不仅难以保障发展成果惠及全民,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还会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3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办学质量差、教师资源不足等问题都困扰着乡村教育的发展质量,而长期乡村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态势,使得乡村文化的根基被撼动。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工作,使得其子女入学成为新的问题,城市教育门槛高、对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难以解决以及农民工子女入学后由于贫富差距引发自卑心理等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乡村文化通过教育的方式在城市生根。

4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要求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消除社会办医的制度障碍,医改应在保基本的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国民营医院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2012年,我国民营医院比上年增加了千余家,公立医院总量微降。
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公立医院的诊疗人次比上年增长2.8亿人次,这个增长量几乎与民营医院20122.5亿的诊疗总人次相当,民营医院的诊疗人次只占到所有医疗机构总数的9.8%。“十二五”医改规划提出,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要达到总量的20%左右,但社会办医并没有预想中那样顺利。
尽管政府多次提出,新增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但这些资源大多还是向规模不断扩张的公立医院倾斜,民营医院难望项背。在今年的中国社会资本办医论坛上,有民营医院的代表就曾指出,医改虽然在大型设备的配置许可、多点执业等问题上有所尝试,但面对公立医院的扩张优势,“让新增市场向民营资本倾斜”不啻是一句空话。
5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瓶(桶)装水已经成为自来水的重要补充饮用水。在各种各样的饮用水中,李复兴认为天然矿泉水是“天然最好、自然最美”的水。矿泉水是自然界出产的含有一定矿物质的泉水。我国已经制定了专门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只有符合该标准规定的水才能称为天然矿泉水。但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并非越高越好,当水中矿物含量超标时,还会危害人体健康。饮用天然泉水、山泉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一样,都是无污染的地下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唯一的区别是,饮用天然泉水、山泉水的特征成分的含量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天然矿泉水的界限指标。我国目前还没有天然泉水、山泉水的国家标准。

为了解决目前饮用水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层次不清、结构不全等问题,应尽快研究制定一部专门的饮用水安全法。

通过专门立法,一是建立起以责任制为基础,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的监管体系,强化问责机制。任何企业只要污染了饮用水水源,即使在GDP上做出再大贡献也不能被姑息纵容,必须令其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二是加强对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建立集中化的饮用水水源监管机构,避免职权分散和互相交叉。三是要求相关部门定期公布水质监测结果,不得对公众隐瞒饮用水安全的真实情况。只有通过专门立法,多管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饮用水安全隐患,让居民们能喝上放心水。

6、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历来饱受批评——“多龙治水”,监管顾虑太多。多个部门都不能保证一个食品安全。这个问题并不关于到底有多少部门在监管这个事情,其实它是关于如何使这些不同的职责部门协调起来工作。换句话说,我们的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还没有很好地充当起协调的角色,部门与部门之间才你推我搡,让某种监管成了摆设。

7、基层是矛盾问题的交汇地,也常常是改革创新的发源地。一位参加“走转改”活动的记者在采访手记中写道:越走近基层,越能触摸到现实的坚硬,也越能感受到希望的生长。

今天,在日益纷繁复杂的挑战面前,优化基层治理,实现基层善治,需要更加有力的改革支点。已经步入“深水区”的基层治理者,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相比,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也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在基层的社会生态中,改革者既要打破思想藩篱,也要理顺利益格局;既要解决一般性问题,更要在攻坚克难上取得突破;既要符合整体的布局,也要满足下面的期待;既要接受当地群众的评判,也要面对大众传媒的审视。因此,对基层干部来说,改革创新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实践的理性与能力,这样才能找准破解难题的现实支点。

截取近年来几个基层改革的横切面:村民的民主诉求,在浙江温岭干部群众围坐恳谈的场景中得到诠释;信息公开的社会需求,在四川巴中市白庙乡的一张张“全裸账单”上得到回应;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在陕西宁陕15年免费教育方案中有了新定位;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如何开展,在“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的转变中进行了新探索。 事实证明,干群之间缺乏信任,会极大地削弱基层政权的权威性,不仅表现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乏力,更意味着社会控制能力和动员能力的下降,发展的政策措施得不到群众认可,反倒被误认为是个人谋利的瞎折腾,由此不信任进一步加深,这对基层社会的建设发展与和谐稳定,影响更为负面。
从历史层面看,密切联系群众向来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当年,正是靠与群众的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在白色恐怖中唤起工农百万,在极为残酷的斗争中建立红色政权。而今,部分地区干群间缺乏信任,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不仅在于当地,更在消耗整个执政党的执政资源。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消极影响会因各种传播渠道突破一时一地,产生持久和放大的后果。
筑牢基层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固然要靠在基层干部中进行党性教育,在思想作风上重提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但更重要的是整肃吏治、协调利益。前者事关权力结构,后者事关利益分配。对于前者,虽然推进基层民主已为共识、村民自治亦实践多年,但现实当中,基层干部的权力运行机制仍然存有弊端。一些地方片面唯上,“上情压倒民情”,导致群众敬而远之,信任难以建立;一些地方监督缺位,“独断代替协商”,造成群众心生怨怼,矛盾由此催生。
对于群众来说,最直接的诉求往往在于利益。群众的不满,往往源于分配不公、利益受损,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多肇始于此。这也说明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只有处理好群众利益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疏解矛盾冲突、保持基层稳定、维护社会和谐。否则,即便盖起了高楼大厦、修好了通衢大道,发展的正面效用也会大打折扣。

问题/现状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不仅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不断增加,而且质量不断上升,越来越注重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但是,长期以来,因为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加上人们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仅供给总量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而且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不合理,分配不均等。可以说,总量不足、分配不均等,这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

原因分析/危害影响

我国之所以会出现社会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总量供应不足,分配不平衡,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缺乏正确的社会管理理念,政府在发展领域缺位,主要表现: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人们对市场和GDP过于迷信,认为经济增长会自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政府未能真正承担起政府应该做而且可以做,市场却无法做到的事情;财政供给制度不科学(政府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财力还没有用到社会发展事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有缺陷;公共服务的监督机制与考核制度不健全;社会协同缺乏,公众参与不充分等。

对策分析

政府主导,坚持公益

转变政府治理理念(以人为本),健全政府治理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完善供给决策制度,促进公民有效参与

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创新转移支付制度

加强公共服务立法,健全公共服务法制体系

加强公共服务供给监督,完善公共服务评估制度

统筹城乡,强化基层

改革创新,提高效率

【观点提出与阐述】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对于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髦结尾用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思路,加强社会管理,我们要更加重视“法制保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要更加重视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要更加重视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整合社会力量;要更加重视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要更加重视源头管理、动态管理、应急管理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

六、【背景链接】

1201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31661.5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9521.4亿元(占30.1%),社会卫生支出11413.4亿元(占36.0%),个人卫生支出10726.8亿元(占33.9%)。人均卫生费用2326.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5.57%

2013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979.0万人,比上年增加67.4万人(增长7.4%)。2013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721.1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8.1万人,其他技术人员36.0万人,管理人员42.1万人,工勤技能人员71.8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79.5万人(其中全科医生14.6万人),注册护士278.3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53.5万人(增长8.0%)
2013
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537.1万人(占54.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1.4万人(占35.9%),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2.6万人(占8.4%)。与上年比较,3类机构卫生人员均有所增加。

2013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18.2万张,其中:医院457.9万张(74.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5.0万张(21.8%)。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5.7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41.7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2.6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24.24张增加到20134.55张。

2、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两会”举行的“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记者会上说,医改最核心的是要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改善医患关系,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大问题。现在很多问题出现在大医院,医改要让公立医院真正公立,真正公益。他说,稍微有点名气的医生每天要看50个病人,患者看病像打仗,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这样医患关系不可能改善。

医患矛盾本来应是一个伪矛盾,医生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患者对医生报以感激之情,这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医患关系的主流,所谓悬壶济世、医者仁心,说的就是古人对医生的敬仰之情。何故到了今日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在个别地方竟至于刀戈相向?

一个医患双方都不满意的医疗环境,既需要医疗管理体制的改革,厘清公立医院的职责,让公益的归公益,让市场的归市场,让高水平的医生能够享有体面而富有尊严的生活;也需要改善就医环境,让患者不仅看病容易,也能够有尊严地看病,不面对过度医疗。但从社会心理层面来看,医者与患者的群体和解不可或缺。医者应当得到患者的尊重,患者也应当得到医者的尊重,双方互相尊重,互相满足对方在医疗边界以内的正常诉求,二者关系才可能正常化、理性化。

3今年126日,徐惠的爱人李女士因为发热、腹痛到绍兴二院就诊,当时段医生是李女士的主治医生。28,李女士病情恶化转院,第二天下午2点经抢救无效死亡。29,李女士的尸体被运到绍兴第二医院,徐惠找来了弟弟、同学、姐夫、舅舅等人向医院讨说法。

当天下午4点半,徐惠等人将李女士的尸体及纸棺材放在了门诊大厅,接着又跑到了6楼段医生的办公室。徐惠的弟弟和姐夫强行将段医生拉到一楼死者面前,在六楼和电梯间,徐惠的弟弟等人对段医生进行了殴打。

之后,徐惠的家属等人将段医生拉到李女士尸体前,强行摁住段医生,让其下跪,时间长达10多分钟。经鉴定,段医生造成轻微伤。

而据绍兴越城区警方公开的信息显示,警方接警后,看见家属辱骂和殴打段医生后,立即上前制止,同时呼叫派出所支援。在处置过程中,值班民警的取证设备被摔坏,警服肩章和领子也被扯坏,脖子被抓伤。之后,派出所负责人带领民警赶到现场,局面很快得以控制。随后,家属将死者尸体拉回家中。

4、今年217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耳鼻喉科诊室内,一男子手持铁管袭击医生孙东涛,致孙死亡。

218,河北省易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李爱新在办公室被一男子用刀割破颈部,经抢救脱险。

225,南京口腔医院,值班护士陈星羽被打,致其双下肢瘫痪。打人的官员夫妇一人被免职,一人被刑拘。

35凌晨,患者柯某饮酒呕吐后在该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者亲友5日中午纠集数十人到医院讨说法,认为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存在问题,对死者的死因有异议,并于513时发生过激行为,一度包围值班医生,引起部分市民围观,影响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纠纷过程中,患者家属多次向院方提出10万元赔偿要求,但院方并没有接受。医院报警后,辖区派出所干警到现场维持秩序。

5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加强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阳春市人民医院妇科主任熊锦梅感到自己为基层医务人员反映了心声。她分析道,患者普遍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而国内外一致承认诊疗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之间。一旦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就将怒气转嫁给医生和医疗机构,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态。

熊锦梅说,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医院是公立医院,但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要维持运营,就出现了“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等现象。新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对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重视不够、执法不果断的现象。

“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有效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熊锦梅建议,要解决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根本途径还是要深化改革,需要国家、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广大医务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来完成。建议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救济、保障体制,让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压力更小;卫生和司法部门应加强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的保护下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她表示,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医疗纠纷的调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缓解了医院的纠纷压力。希望加强各地区医调委建设,同时希望能建立各地区的专家库,对于一些争议大、难于分清责任等事件能及时进行专家讨论,得出比较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调解。公安部门在医院设立警务室,配合医院应对“医闹”等突发事件,加强治安管理以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的诊疗秩序。

6、“由于天气转冷,请注意保暖。”近日,记者在淮阴区王营卫生服务中心“护患沟通园地”留言条上看到这温馨的话语。如何处理医患关系,一直是医疗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医患关系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医院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淮阴卫生局除了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外,还注重抓好卫生系统行风软环境建设。
“感谢你们对我母亲的精心照护。”日前,记者在淮阴区王营卫生服务中心一楼大厅见一位市民搀着患者,一边对医护人员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在这里,记者注意到,一个意见箱、一份院长投诉电话、一处健康小屋、一角“心语之树”护患沟通园地,甚至楼梯转角处防止碰头的一层软垫,处处可见医院无微不至的服务。王营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谈海杰对记者说:“服务就是生产力,良好的行风软环境是医院的软实力,保持医患沟通渠道的畅通,才能去除患者堵在心中的石头。”

7201418日召开的合肥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上,《合肥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草案)》获原则性通过,并将于201511起实施。

医患纠纷发生后,双方可寻求自行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等五个途径解决。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若要求赔偿2万元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不得自行协商解决;其他医疗机构可设定不得自行协商解决的赔偿限额。
作为调解的重要方式,合肥将引入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独立于医患双方的第三方调解组织。

8、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市卫生局局长陈怡霓在今年“两会”上呼吁,将更多财力投向基层医院,同时加大全科医师培训力度。笔者获悉,广东早已先行一步。2013年,广东省硬件、软件齐配备,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硬件方面,广东实施了“五个一”设备配置计划。省财政筹资3.4亿,市县财政配套2.27个亿,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分三年时间分批为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卫生院配置一辆救护车、一台生化仪、一台X光机(中心乡镇卫生院配置DR)、一部黑白B超(中心乡镇卫生院配置彩超)、一台心电图仪。

先进的设备要靠专业的医疗人才才能发挥最大效用。2014-2015年,广东还将继续为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招收850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并让他们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132017年,广东计划为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检查、B超、五官、X线、心电图、康复、药学、院前急救、预防医学、卫生管理干部等专业技术人员各1名,其中,2013年已完成了2414人的培训,今年还将继续培训2414人。

9、法国医疗体系堪称世界顶尖,是法国人的骄傲。不过,日前,法国医院联合会向内政部长发难,称逐年增加的医患冲突和暴力事件已让医院变成了是非之地。其实不只法国,2014年的多国数据显示,医患纠纷已成为全球的热点话题。

英国兰开夏郡的地方报纸引用最新的调查数据称,2013, 当地4家医院的员工受到过273次肢体袭击,如果加上辱骂、中伤和吐口水,这个英国西北小郡的医务人员去年共遭遇了1338起患者攻击。

美国一些医务人员团体开始与这种情况抗争,并且成功让美国30多个州将袭击医护人员的行为入罪。如今,在弗吉尼亚对医生或护士动手将被判处14天徒刑。

问题/现状概述】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医患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近年来,医患关系颇为紧张,患方敲诈、辱骂、殴打医务人员,围攻医院,有甚者故意将医务人员致残、致死……一幕幕暴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性质极其恶劣,紧张的医患关系严重冲击着医疗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之一。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迫在眉睫,维护医疗服务行业秩序。

原因分析/危害影响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

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

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

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策分析

完善医疗机制,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

要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兼顾医院及患者利益的原则;

尊重科学,实是求是;

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业务素质;

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效应等。

【观点提出与阐述】

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诊断和治疗(可以使患者摆脱不良因素的干扰,始终处于接受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
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实施预防措施
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病人的情绪
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
医务人员的健康(新闻媒体深入医务工作者,报道医务工作者的辛劳和奉献精神,报道那些视病人为亲人的优秀医生,让百姓更多的了解医务工作者,让白衣天使的形象展示在百姓面前)

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可以避免医疗、护理差错事故、医患纠纷的发生)

【时髦结尾用语】

医患关系是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医患关系也是社会和谐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正成为医学进步、医院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架起医患双方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我们 | 汇款方式 | 考试培训 | 辅导资料 | 行测信息 | 申论信息 | 面试信息 |南方公务员博客 | 网站地图 | sitemap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广东公务员考试 | 广州公务考试 | 深圳公务员考试 | 广东选调生及公遴选 | 事业单位招考

南方公务培训中心总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76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西校区实训楼516

联系电话: 020-85217183、18922251193

Copyright © 2007-2024 南方公务考试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20522号

       
  • 电话咨询

  • 020-85217183
  • 020-85213838
  • QQ交流群

  • 310206975
  • 25595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