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贺南方学员囊括19年省委、省政府、工商、监狱等热门职位状元
您的当前位置:南方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 >> 广东省考 >> 正文内容
2014年广东省申论考前全真模拟题1
本文转载自:〖〗    发表时间:〖2014-03-08〗   本文作者:   浏览次数:3488

《申论》试卷
满分100 时限12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阅读给定材料,并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2.
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
作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否则答题无效。
4.
严禁大段摘抄材料,这样做会影响你的成绩。

二、材料

材料一:
加快转型升级,必须夯实“三农”基础。加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要发挥广东农业的特色优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农民增收,创新农产品产销模式。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红线。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巩固和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突出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造就新型农民。推进名镇名村建设,促进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节录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59日。

材料二
1.AB
县气候湿润,水资源丰沛——优良的生态环境几乎是当地人维持生计的唯一条件。养了20多年奶牛的AB县人,第一次见识到万头规模的大牧场却是在2007XY牧业进驻这里之后。AB县把大牧场看做“畜牧业现代化革命”的开始。但是,AB县人并没有感受到大牧场的好处,相反,从那开始,他们的生活变得糟糕。
2.
牧场总共投资3.4亿元,占地1024亩,设计容量1.5万头。牧场所在地周围部分农民的地被征走。XY牧业按照当年稻谷售价给予现金补偿,但这些农民觉得并不划算,这成了双方诸多冲突点之一。
XY
牧业处理不了溢出来的沼液,全都流到周围的田地,这些田地都没法种菜了。农民吃菜还得花钱去买,他们觉得自己都成了笑话。
3.XY
牧业主要向全国大型供应商集中采购精饲料,粗饲料一般与本地农户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同时它也会向国际市场采购。随着规模的扩大,草料饲料的运输成本不仅大大提高,而且供应链会延长。在阴雨连绵的南方,干草难免发霉,草料管理员必须特别小心。畜牧业专家王丁棉估算,以一头奶牛平均一天21公斤食物计算,XY牧业这一牧场一年大概要消耗5万吨左右饲草,在购进、储运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存在很大挑战。一家乳制品商解释,黄曲霉素一般来源于饲料中,特别是青贮玉米、商品玉米等水分较高的饲料,当饲料存放条件不好,遇到潮湿雨淋,就容易造成霉变产生黄曲霉素。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表明毒奶的来源,但对于很多了解这个行业的人来说,这像是击中了他们心中的隐忧——超级大牧场的问题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存在。
4.
对于万头牧场的模式,奶业专家也早认为存在问题。广州市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奶协会长王丁棉就一直反对建立超大型牧场。他说,业内曾经多次探讨过超大牧场选址以及经济规模等问题,并且已达成了一个共识:在中国南方,10002000头奶牛的牧场可实现最佳规模效应;在北方,除了呼伦贝尔等少数地区,其他地方并不具备建设万头牧场的自然条件。在其他行业普遍生效的大资产促进大商业的规模效应,在奶业并不适用。集中饲养几千甚至上万头牛,即便对于奶牛饲养十分发达的以色列人而言,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在国际上更无先例。以色列科技部农业建设部门高级设计师Yehuda Prescher说,奶牛饲养规模是存在上限的。他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奶牛不是机器,当然会有很多问题!”
5.
某乳业旗下最大的牧场奶牛超过6000头。有媒体报道称,该牧场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3年亏损数千万,其一头奶牛年单产能力从建厂初期的八九吨下跌至现在的五六吨。国内在奶业方面的管理人才存在瓶颈。瑞典利拉伐公司说,中国缺乏超级牧场的技术、经验以及管理者。在这家奶牛牧场设备提供商的全球数据库内,全世界大型牧场管理者总数仅有150名左右,在中国则寥寥无几。
6.
畜牧局生鲜奶质量管理站除了定期对奶站以及养牛场进行抽检,还负责去外地采购硫酸铜等治疗蹄病的药物,在他们看来,1000头奶牛的工作量和1万头显然不一样。在村民的地附近,死牛的尸体露天敞放在一个深坑里,而按照规定,死牛必须要挖深坑掩埋。村民们提到,“经常有死牛丢在这里”,他们担心会受到传染。万头牧场一年还将产生超过50万吨排泄物,这相当于1.2万节火车车厢的载重量。

7.万头牧场概念,恰好迎合了资本市场的期待。20089月,美国私募股权基金KKXY牧业注资1亿美元。20096KKXY牧业追加5000万美元投资。201011XY牧业于港交所上市。截至2012130日,XY牧业市值为85.52亿港币(约合68亿人民币)。
8.
XY牧业某地牧场为例,总投资2.5亿元,其中来自XY牧场的直接投资仅为4000万元,该市农发行贷款1.5亿元,财政配套补贴和项目资金6000万元。其他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土地优惠、水电道路等基础建设、场内基础设施补贴、购牛补贴、担保贷款、项目资金扶持。土地征用等工作也往往由当地政府全权办理。但这些优惠都是直接与牧场规模挂钩的。

材料三
在我国,由原始农业阶段到传统农业阶段的转换,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此后至今,我国一直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发展阶段。因此,农业转型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实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
明确提出“农业转型”一词的是美国学者托达罗。他认为,农业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最原始的维持生存的传统农业阶段;第二是混合和多样化的家庭农业阶段;第三阶段是专业化的现代农业。农业转型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的演进,而农业工业化就是促成这个演进的唯一选择。
宏观地看,农业工业化就是农业与工业的产业整合。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并最终实现农业与工业的高级形态的产业综合的过程,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工业化和农业生产结果的工业化,即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两个层面的工业化。具体到我国国情来讲,我国的农业工业化就是指以农业的市场化为背景,运用现代工业化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以及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集中化、企业化、规模化,实施全程标准化经营。
农业工业化的生产要素既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也包括从现代工业部门引入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而且往往是后者起支配作用。在此,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农业经济主体进行生产要素整合有两个层面,一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工业部门的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学化;二是对农业生产结果进行工业深加工,建立农业制成品工业体系,实现农产品和农业制成品的产供销一体的企业化经营管理。农业经济的主体则包括农户和农业企业,可以是单个农户在达到一定资本规模后进行农业工业化经营,也可以是多个农户联合进行工业化经营。农业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如“公司+农户”或“公司+中介+农户”等,使自己成为进行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实现农业工业化运作。
就农业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而言,首先是工业起支配性的作用。
马克思论及农业时说:“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自然形态来说,农业已不存在于它自身内部,它自身的生产条件和作为独立部门的这些条件是存在于农业之外的。”国外农业转型的实践也证明,农业经济飞跃的关键不是农业内部自身的发展,而是在于农业与工业等相关产业是否能形成一体化、市场化、集约化经营。所以,农业工业化的实现必须要有工业的支撑。事实上,我国在工业化初期,农业对工业发展起了关键性的哺育作用。在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也是理所当然的。在这里,工业的反哺,就是工业化技术、资金、管理和意识对农业的渗透、改造和提升。总之,农业工业化过程是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旨的工业与农业互动的发展过程。
其次,技术创新是农业工业化的关键。
农业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对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创新。因此,离开了技术创新,就谈不上农业工业化。农业工业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可以是源于公共部门所组织的研究开发,也可以是农民或私人部门通过“干中学”或试错法所积累的,还可以是农业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而引致的创新。但由于技术开发所需投入大,因此农业技术创新主要来自于公共部门的技术研究以及推广。这又必然要求进行包括农业技术研究体系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所以,农业工业化过程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行的过程,创新是农业工业化的灵魂。
第三,农业工业化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这主要是缘于农业工业化能很好地转变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以传统农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和以现代工业为代表的现代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按他的设想,工业部门比农业部门的工资高,由于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所以工业部门有无限的劳动力供给。随着工业的资本扩张,农业剩余劳动力会大量向工业部门转移,当所有的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完之后,即实现了二元结构一元化。笔者认为,转移出富余劳动力固然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实现二元结构的一元化关键是进行农业工业化。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电气化、生物化和化学化。同时,用工业产品的组织管理模式来组织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这样,通过对传统农业的工业化改造,必然最终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就农业工业化据以推动农业转型的机制或原理而言,首先需要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工业化的关键是农业技术的创新,而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是其中尤为重要的内容。农业生产技术方式由手工生产转向机械化和科学化生产,大量吸纳和运用工业部门提供的农业机械和农业化工产品,既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出产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地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决定作用(如无土栽培和转基因技术),同时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实现了农产品使用价值的优质化。正是由于生产技术方式的改变,农业由依靠增加农业要素投入来实现增长,转变到依靠提高农业要素生产率即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增长的轨道。通过这种作用,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第二,需要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
一般而言,经营方式是在生产过程对某一种稀缺生产要素的利用方式。因为农业是一种生命产业,对土地有直接依赖,而且土地在农业中不只是一个立足点和活动场所,它还能以自身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性质对农业生产起重大作用,所以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是指农业生产中利用土地的方式。目前,我国农业经营方式是粗放型的,具体表现在土地细碎化使用,农户的分散小规模经营。实行农业工业化,必然导致农业经营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规模农业、专门农业、立体农业、精细农业、订单农业和工厂农业,这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质”的再造。
第三,需要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抵制农产品价格蛛网波动。
农业比较效益低下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产品层次较低,附加价值不高,以及农产品固有的弱质性。从供给来看,生命周期长决定了生产周期较长,农户难以根据市场价格信号及时调节生产,而且原态农产品易变质、储存期短,农民难以通过库存途径来调节供给。从需求角度看,农产品是典型的生活必需品,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低。供给调节滞后与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会使农产品市场出现发散型蛛网波动,市场极不稳定。而农业工业化能克服农产品的这种弱质性,一方面能减少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调节产品季节差,相对缩短生产周期,增强农业生产的可调节性。另一方面能实现农产品的品种多样化和品牌化,调节消费者的欲望差,从而产生一种“需求创造”效应。这可在相当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从根本上克服作为生活必需品低需求弹性的缺陷。因此,当供给具有了一定调节能力,而需求富有弹性的条件下,农产品价格波动会趋向于收敛型蛛网波动,市场趋于稳定。
第四,需要加强农业产业联系,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
产业间联系可以分为后向联系、前向联系和总联系。农业工业化过程中,在农业生产中增加工业品投入,诸如化肥、农用机械;对原态农产品进行工业深加工,而这些农产品加工业,如磨粉、纺织等,常常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先行行业;同时又要求对农产品和农业制成品采用现代物流和运营理念组织销售流通。因此,农业工业化必将提高农业产业的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从而提高农业产业总联系,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尤其应指出的是,一体化经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拓展了农民就业空间,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总而言之,对农业进行工业化改造和经营,使农村的工业以及服务于农、林、牧、渔的服务业大发展,显然能优化和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化水平,有助于解决农业问题。其次,农业工业化,使农业与城市工业的联系更为紧密,推进了产业集聚,能实现农村城市化,从而解决农村问题。再次,农业工业化提高了农产品附加价值,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农民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这就是农业工业化能彻底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中“三农”问题的重大价值。
编辑自:刘茂松,《彻底地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工业化》,人民网,2006622日。

材料四
以西方式工业化为参照系的工业化、市场化的浪潮正在从中国城市向农村蔓延之际,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这就是中国农民和农业的现代化一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吗?无论目前不少中国学者和地方官员是如何坚信工业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唯一出路,但是,当我们面对农业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与我们的预期相悖的问题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所认定的农业工业化的发展思路。
一、农业生产过度追求规模化、资本化的陷阱与反思
按照经济学原理,农业生产走向现代化的第一个前提,是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因为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有效使用机器,只有集约化经营才能降低管理费用,使农业生产率提高成为可能。然而,在土地数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农业的规模化与机械化经营,提高的是人均生产率,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地粮食的产出率。
其次,过度规模化会导致多样化农业体系崩溃,甚至造成农业产出量的降低。原因就在于,追求规模化的单一种植,长期下去,会导致土地肥力衰减,农作物多样化遭到破坏,最后会陷入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基因种子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传统家庭式农业或现代的小规模农业,具有通过多样化种植与养殖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与气候的优势。大量数据统计与事实证明,小规模农业的综合产出率高于规模化农业。美国农业部最新的农业普查显示:较小的农场每英亩生产食物比较多,不论以吨、卡路里、美元计算都是如此。
再次,农业生产的过度规模化,会导致大量农民失业、农村社区经济的萎缩,甚至消亡。在土地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农业生产规模化速度快于工业化速度,则会出现大量失业农民。这也是目前拉美工业化陷阱的主要原因所在。在巴西和阿根廷,由于不顾实际,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土地经营大规模集中,导致大量农民失业和小农场主破产。这些无业游民涌入无法充分就业的城市,造成难民围城的城市化。很多“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失业问题转化成棘手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农业生产过度规模化,会使本来可以繁荣与发展的农村社区和乡村经济陷入萎缩,甚至消亡。

此外,农业工业化必然会吸收大资本进入农业产业,而大资本,尤其是国际大资本的进入,会最终渗透到农业产业的全部环节,并完成对整个农业生产环节中所有增值环节的垄断。举例来说,外资企业蔬菜种子经营量已控制了我国蔬菜种子50%的市场,而孟山都等国外公司已基本上掌握中国大豆主权。如今他们正在全力以赴“攻陷”中国粮食主权。这些事件,就是国际资本进入我国农业领域的警示。
显然,在国际资本控制下的世界粮食生产目标已经扭曲为,农业发展不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减少饥饿,而是利润的增长。在农业工业化陷入危机与困境的面前,需要我们反思的一个方向性问题是,中国农业需要现代化,但不是目前所定位的工业化式的现代化,而是需要从工业化方向定位转移到农业生态化定位上来,从西方式的农业工业化模式转变到探索适合中国特色、适应生态文明的农业现代化上来。
二、传统工业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失灵与危机
2008年伴随着金融危机同时发生的粮食危机,对世界经济与生活造成的危害与冲击,远比金融危机要严重得多。这无疑在昭示:粮食危机是工业化技术与生产方式在农业领域失灵的危机。
首先,工业化技术违背了物种演化具有的历史性、社会性的本质特征,导致工业化科技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失灵。
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农业生产的对象和最终产品都是生命物,而工业生产的对象与最终产品都是非生命物。而近代以来运用到农业领域的科学技术,是起源于工业领域的科学技术或科技范式向农业领域的推广。由此可以发现,造成工业化技术在农业领域失灵的根源,就是将解决非生命物的科技简单移植到生命物领域的结果。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在其基因中携带的物种信息,绝不是现代所谓的生物学所解读的那样,是一个简单生物分子结构或化学结构,而是携带着生物上亿年适应生态环境变迁、适应多样化物种之间的竞争与共生的种群关系,包含了其所进行的经过选择、试错、优化之后沉淀下来的种种信息,是物种演化的历史信息和种群关系的社会信息的综合。而目前通过基因来控制物种的科学技术,则是置物种所携带的历史与社会信息于不顾,而把生命物当做一个非生命物、当做可以任人解构与组合的化合物来对待。无论现代的基因技术有多先进,如果不能有效解读基因所包含的物质演化的历史与社会关系的信息,我们就没有足够理由相信它的科学性和对生命世界带来的安全性。2009年,从加拿大出口到欧洲和日本的亚麻种子中检测到转基因污染,引发了市场的崩溃,造成了加拿大农民的巨大经济损失,就是例证。
其次,违背生命物成长规律的农业工业化生产方式,是造成现代农业危机的另一根源。
建立在分工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基础上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领域不仅在提高生产率上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还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造成许多灾难性的后果。其表现是:在短期内确实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但在同一块土地长期种植单一植物导致了土地肥力衰减、抗病虫害能力的下降,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按照工业科技的思路发明了化肥与农药、除草剂等各种各样的化学品,最终使土地变成“工厂”,而不再是食物生产地。物种多元化的生态体系遭到破坏、土地肥力衰减、植物抗药性增加、地下水的污染、食物中毒、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层出不穷,就是我们为这种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所付出的代价。
三、走中国特色生态化农业的发展模式的战略思考
面对跨国资本在中国演绎的“粮食战争”,我们在应对战略选择上,已不仅仅是思考如何做大做强中国粮食企业的问题,而是如何从生态文明高度立足中国国情,思考中国的农业经济走什么路的问题。
首先,中国农业经济不能走完全放开与充分竞争的市场之路,而应是有限制性的市场经济。
无论从目前各级政府对待农业发展的实际做法看,还是从满足跨国资本驰骋于世界农业领域的贸易政策看,都存在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过度地夸大了市场化、国际化与资本化对农业经济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却低估与忽视了农业经济的市场化与资本化带来的风险。

必须认识到,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粮食在需求弹性上的刚性特点,使得农产品的需求量并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动而大起大落。而农产品生产是生态自然直接参与、且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活动,由此决定了农产品生产不能像工业品那样在技术创新推动下实现产量的倍增。更为重要的是,农产品的加工链越长,其安全性越低,由此决定了农产品无法像工业品那样需要经过很长的加工链才进入消费领域。这就决定了要获得粮食价格控制权,唯一途径就是垄断经营,而垄断的结果,一是农业生产过度的集中与规模化导致大批农民破产失业,会酿成巨大的社会问题;二是农业产品价格一旦被大资本所左右,会造成国家粮食安全、政治与社会稳定的隐患。
不可否认,从事农业的跨国公司也拥有许多技术,但是集中在种子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只是配合资本运作实现农产品市场垄断与控制的手段而已。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一旦陷入几家大资本垄断的格局,农业所承担的满足国民生存需求的功能,就会变成满足资本增值的功能。
其次,在应对“粮食战争”中,建设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有三个底线不能突破。
第一,中国的农业经济模式,绝不能简单模仿美国式放任大资本左右的资本化、市场化模式。美国农业模式是一个在政府补贴支持下的自由竞争、放任大资本经营的国际化的模式。在美国农业模式中,政府补贴主要解决的是农业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获利均衡化的问题,其他问题可以不予考虑。但鉴于中国以不足世界7%的耕地承担着养育世界16%的人口,鉴于目前中国18亿亩土地还承担着中国7亿农民生计的功能,就不能模仿美国的模式。如果美国模式是野外放养模式,那么中国则是笼养模式。围绕鸟笼式的模式,在上限上,要对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设置防线,即不能让盘旋在空中的鹰威胁笼中的鸡;在下限上,不仅需要确保目前已经出台的18亿亩红线,而且还要增加一条防线,即要确保中国农产品的定价权不被大资本左右与垄断。
第二,中国农民作为农业经济的经营主体地位不能动摇。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承担着中国7亿农民的生计功能。中国农业的市场化与现代化,必须立足走培育内生增长之路,而国家的农业经济发展政策,必须帮助农民、培育农民,而不是简单地把农民交给市场,让资本替代农民的市场化。
第三,中国农业应能承担起传承中国五千年农耕文化的功能。从工业经济的财富观与纯市场化理念看,似乎中国农业与农村,处在落后、被瓦解淘汰的地位。但是,从生态文明的高度看当代中国农村与农业,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不仅与当今所提倡的生态文明相吻合,而且,还凝聚着中国传统智慧的传统农业对现代生态农业具有极高的传承与借鉴价值。在中国改革30年中,已经在新农村建设推动下形成的一大批中国新农村证明,中国传统乡村文明在生态文明时代具有城市所没有的独特价值。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仅必须重新反思单一城市文明主导下的城市化模式,而且要探索中国城市与乡村二元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城镇化之路,这既是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之路,也是中国多元文化、多元文明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编辑自:张孝德,《农业工业化失灵与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三、申论要求

(一)根据所给材料,试分析材料二中谈到的“超级大牧场”模式给牧场经营者带来的好处,同时分析该模式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30分)
要求:1.陈述清晰,条理分明,逻辑严密,语言简洁。
2.
字数在500字以内。
(方格略)

(二)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文章,试从材料作者的观点、论据和论证方式三个方面评论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简要陈述你对“农业工业化”的看法。(70分)
要求:1.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完成写作。
2.
注意文章的起、承、转、合,使之结构完整、逻辑严密。
3.
建议篇幅在1000字左右。

201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模拟试题
《申论》试卷
参考答案

(一)答案提示
1.给经营者带来的好处:
(1)
政策扶持力度大。一是可以在资金筹集和担保贷款、土地征用及土地优惠、基础设施建设及补贴、财政配套补贴和项目资金、购牛补贴等方面获得优惠政策;二是土地征用等工作由当地政府全权办理,减少沟通协调难度和矛盾。
(2)
资金投入少。资本市场注资、银行贷款、项目资金及补贴为牧场资金的主要来源,经营者直接投资少。
(3)
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短期生产能力强。
2.
问题有:
(1)
选址困难。不具备建设超大规模牧场的自然条件。
(2)
规模不经济。规模过大,运输成本高;购进、储运、抽检、防疫等质量监管困难;供应链长,饲料易变质,影响奶的质量。
(3)
生产不可持续。缺乏超级牧场技术、经验和管理人才;短期生产能力强,长期不断下降,甚至导致亏损。
(4)
利益冲突。征用补偿标准不合理,矛盾冲突多;超级大牧场会取代小规模经营,影响当地群众生计。
(5)
生态环境污染。排泄物、沼液难处理,造成土地污染,增加群众生活成本;死牛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疫病传染。

(二)参考范文

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古语道:“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农业发展的规划、思路不同,取得的成效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农业现代化之路,从起初的“工业化模式”到现在的“工业化困境”,反映出我国农业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中,对于选择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论,尤其是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引发的新问题,需要认真地反思……
取消农业税后,极大地释放出农业的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然而,伴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工业化之路暴露出许多弊端,引发的争议不断。
——农业工业化能否彻底改造传统农业,能否等同于农业现代化。
农业转型,实现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同的是应该选择何种道路和方式。一种观点是,农业工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的唯一选择;另一种观点是,农业工业化结果与预期相悖,应该重新反思并认定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方式。
——工业发展的模式能否适用于农业生产。
有关学者认为,农业工业化就是现代化,且是农业与工业的产业整合。其一,农业工业化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用工业化的方式改造农业,才能最终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其二,技术创新是农业工业化的关键,既要有技术创新,又要有制度创新,才能让农业发展存在持久动力;其三,推动农工商一体化经营,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而有些学者的观点则与之相反。其一,我国耕地规模有限,过度的规模化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土地粮食产出率,而恶性的产业运作会导致农业体系崩溃;其二,技术的作用因生命物与非生命物而不同,传统的工业技术适用于非生命物,违背农业作为生命物演化的历史性、社会性特征,也违背农作物生长的规律;其三,农民是经营的主体,农业承担农耕文化传承的功能,简单地用资本、市场取代,违背中国多元化、多元文明的生态发展道路。
——同一市场环境中,农业与工业能否良性互动。
农业与工业作为产业的两种存在形式,有其共同的市场性特点,但也因产业周期、特征的不同而不可能完全一致。规模化、集约化是农业发展的趋势,而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制约其完全实现。
我国通过工业化模式改造传统农业,既取得了一定成就,又产生了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农业工业化”应该把握三个原则:第一,论证调研农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结合制度现状,运用科学方法以推动效益最大化;第二,坚持农村土地产权不变,推进土地规模化有“度”开展;第三,坚持农业生态保护与农业开发并重。
农业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尤其在我国复杂的农业环境中,农业发展更应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思想灵活、有序进行。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立足于长远,才能确保天下粮仓丰满,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答案二

一、“超级大牧场”模式给牧场经营者带来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三个发昂面:

第一,政策优惠多。一是土地优惠,且征用等工作也由当地政府全权办理;二是多项补贴,包括水电道路等基础建设、场内基础设施、够牛等补贴;三是政府担保贷款;四是项目资金扶持。

第二,投资资金少。总投资2.5亿元,牧场直接投资仅4千万元,其余为银行贷款和政府提供的项目资金及补贴。

第三,资本市场效益好。万头牧场概念引来外资注资投资,并得以在香港上市,市值高达68亿元

“超级大牧场”模式产生的问题主要有六方面:

第一, 选址困难。南方不具备条件,北方只有呼伦贝尔少数地区可选,因而该模式不适用。

第二, 管理人才缺乏。全世界不多,中国更是寥寥无几。

第三, 征地引发与农民的矛盾。农民认为补偿金不合算。

第四, 污染严重。排泄物总量庞大,流入农田,农民无法种菜,并需买菜吃;死牛尸体处理不当,农民担心传染。

第五, 饲料管理难度大。一是草料饲料运输成本高;二是供应链延长;三是南方阴雨连绵干草难免发霉;四是饲草在购进、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监管难度大,遇到潮湿雨淋容易霉变产生黄曲霉素,成为毒奶源头之一。

第六, 加大了畜牧局生鲜奶质量管理站的日常工作量。

二、 走中国特色的农业工业化之路

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以机器代替手工、规模化代替小型化生产,是生产力的提高;传统的手工劳作和家庭个体为基本劳动单位的传统农业,如增添工业生产因素,无疑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因此,农业工业化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工业化,有许多优越性。首先,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可以使我国传统农业的土地细碎化使用和农户的分散小规模经营向集约型转变,实现一定规模的农业,从而有效使用机器,并通过集约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其次,可以通过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提高效益。农业工业化建立的农业制成品工业体系,可以实现农产品和农业制成品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经营管理,这无论是从农业生产、产品制造还是营销,都必然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第三,有利于技术创新。农业技术要走出传统农业狭小的技艺圈子,向现代科技进军,离不开精密仪器和科学实验,这必须在工业化的基础上进行。第四,农民可以成为企业主。农民可以是单个农户在达到一定资本规模后进行农业工业化经营,成为农业企业主;也可以是多个农户联合进行工业化经营,成为农业公司股东。这种农业集约化的生产,对于农民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人创造力的发回,无疑是一次大的提升。第五,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农业工业化,可以促使农业与工业相对独立的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型,从而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第六,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发展。

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农村运用集约化的规模生产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选,农业化学使用不当会违背生物成长规律。追求规模化的单一种植,长期下去,会导致土地肥力衰减,农作物多样化遭到破坏,最后会使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基因种子的使用陷入恶性循环中。其次,规模化效果肯能适得其反。因为我国的国情不同,农业生产和工业化水平也有中国特色,片面追求规模化,以为规模化越大越好,这就违反了我国国情和因地制宜等规律,结果可能不堪设想,“超级大牧场”模式引发的系列问题就是很好的教训。第三,过度规模化生产导致大量农民失业。在工业领域不能消化农村因集约化生产而剩余的劳动力是,一些农民将因此而失业,继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第四,规模太大的集约化生产有可能被大资本垄断增值缓解。因为规模太大的集约化农业,必须依靠大资本,而大资本,尤其是国际大资本的进入,最终可能渗透到农业产业的全部缓解,并完成对整个农业生产环节中所有增值环节的垄断。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集约化生产模式存在弊端,便因噎废食,而应当扬长避短,走中国特色的农业工业化之路。这条路,不一味追求集约化的规模,而是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时间,逐步开展,定位适当的集约化规模来进行农业工业化生产。要走好这条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生态化农业工业化生产;此外,还要以人为本,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只要我们遵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客观规律,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工业化之路,就必然越走越宽敞。

关于我们 | 汇款方式 | 考试培训 | 辅导资料 | 行测信息 | 申论信息 | 面试信息 |南方公务员博客 | 网站地图 | sitemap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广东公务员考试 | 广州公务考试 | 深圳公务员考试 | 广东选调生及公遴选 | 事业单位招考

南方公务培训中心总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76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西校区实训楼516

联系电话: 020-85217183、18922251193

Copyright © 2007-2024 南方公务考试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20522号

       
  • 电话咨询

  • 020-85217183
  • 020-85213838
  • QQ交流群

  • 310206975
  • 25595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