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贺南方学员囊括19年省委、省政府、工商、监狱等热门职位状元
您的当前位置:南方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 >> 广东省考 >> 正文内容
2022广东省考县级以上申论、答案及范文
本文转载自:〖网友回忆〗    发表时间:〖2022-01-13〗   本文作者:admin-Y   浏览次数:11444

材料1

在夜景卫星图上,珠江入海口,一片灯光分外璀璨的区域囊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总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这里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部署,“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希望广东联手粤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

同一天,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见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共同签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按照协议,粵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

2019年2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中央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纲要出台后,各级政府到2021年4月已出台231部涉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政策文件。

2021年4月20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大湾区、大未来”主题宣传媒体见面会上介绍粵港澳大湾区的亮眼成绩:2020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1.4万亿元,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达21家,比2017年增加4家;广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万家,比2017年增加近2万家。中心区域城市合理分工、形成合力,重要节点城市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成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习就业的沃土。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迈出坚实步伐。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等要素更加便捷、高效流动,粤港澳大湾区正“以更大魄力和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材料2

粤港澳大湾区正加速推进基础设施的“硬联通”。

在深圳,2020年首批新基建项目近百个,总投资超四千亿元,包括5G网络、工业互联网、算力设施、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在广州,广州港正依托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建设5G智慧港口,采用物联网感知、5G、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造全港区作业自动化模式。在横琴新区环岛西路东侧,横琴超算中心目前每秒算力可达116亿亿次,新建的三期项目,更肩负着打造全球最大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重任。如今,涵盖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建设焦点,新兴产业蓄势崛起,展现出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2022年,广东将建成22万个5G基站,珠三角将建成5G宽带城市群,粤东、粤西、粤北城区、县城及发达乡镇镇区将实现5G网络覆盖。四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新横琴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正式开通,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

2021年3月,广州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的16号联络通道最后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毕,中国运行速度最快的地铁主体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开通运营后,时速可达160公里,这将实现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内直通南沙自贸区,1小时到达深圳、东莞、佛山等邻近城市及珠三角其他城市,对广州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珠三角地区综合交通和支持南沙自贸区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

2021年12月,位于广州的粤港澳大湾区首座综合加能站正式投入运营,该站集加油、加氢、充电、光伏发电、连锁便利、汽车服务等多项能源供给服务于一体,将促进绿色洁净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能源服务支撑方面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超级工程跨海穿洋,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机场扩建,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备受瞩目……未来,随着深中通道等又一批超级工程的逐步完成,大湾区城市间的内联外通将更加便捷。

材料3

雨后的横琴澳门青年三地创业谷空气格外清新。

在全国首家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联营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室里,澳门李律师正等待前来咨询的内地客户。

“以前我的客户群体以港澳人士为主,如今内地客户已成为主要客源,并且趋势越来越明显。”李律师说,“早在2014年,广东试点允许港澳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内地庞大的市场。现在,越来越多港澳律师愿意来这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大湾区建设。”

《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港澳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执业资格认可规定》是内地第一次以地方立法形式协助香港和澳门建筑工程领域专业企业和专业人士,在内地提供服务。该规定出台后不到一年,就有100多位港澳专业人士和数十家企业在横琴新区备案和执业。

“通过职业资格互认,让港澳年轻人看到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以及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澳门工程师学会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广东持续拓展职业资格认证的范围,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社会重点关注专业领域,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在全国率先试点面向港澳居民聘用公务员、出台企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管理办法。职业资格互认正为港澳专业人士进一步打开向内地就业的“大门”。

除了制定政策之外,一站式服务是确保人才政策发挥效果的重要手段。2021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职称和职业资格业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广州南沙政务服务中心和国际人才港人才一站式服务大厅正式对外运作。这也是国内首个关于职称和职业资格业务一站式、全科型的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集约涵盖粤港澳三地专业人才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考试、认可业务等事项,可提供相关业务咨询及受理服务,方便港澳专业人才在南沙从业执业。

“以往,职称和职业资格业务散落在各业务部门,不管是内地人员还是港澳人员,都面临线上网站分散查询不便、线下信息获取渠道少、没有统一对外服务窗口等难题,而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该服务平台负责人说。

实现“同事同标,湾区通办”,为港澳居民在生活、工作诸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我去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服务网提交申请,不到2个工作日,珠海就完成业务审核,跟在广东一样。”来自澳门的黎先生说。

2020年以来,广东省积极推进珠海澳门社保跨境合作试点。珠海市推出珠澳“零通关”跨境社保通办,为澳门居民提供“多点办、就近办、方便办”跨境社保服务。截至2021年8月底,港澳居民在粤参保23.8万人次,比2020年增长了27.6%,享受待遇达2.54万人。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台于2021年4月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揭牌。9月,首批三家香港机构进驻该交流合作平台。12月,首批澳门机构进驻,标志着粤港澳法治合作再上新台阶。

目前,该国际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台已汇聚了8家港澳法律机构,未来进驻机构将在人才交流、培训推广、专业研讨、法律科技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推动三地制度、机制和规则的互认、共生、融合与衔接。努力为大湾区企业和境内外当事人提供国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香港做不到的,在内地做不到的,我们可以在前海先行先试,所以这是一个法律服务发展很好的地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有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仅2019年和2020年,深圳国际仲裁院就受理涉港案例493例,涉及争议金额人民币约260亿元,解决了大量的涉粤港澳跨境商事纠纷,为稳定内地与港澳的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准入方面,广东作出多处部署,包括推动出台深圳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探索放宽产业、投资、医药、金融等领域市场准入。2021年3月深圳市表示,要制定实施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试点和商事登记确认制试点,营造更加公平、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

实现以粤港澳制度、规则衔接为重点的“软联通”,将制度差异变成制度优势,释放发展红利,已成为当前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

材料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源、血脉相通,是共建人文湾区的重要基础。

2021年12月“同舟共济,志同道合”穗港双城图片展在两地同步开展,展览以“同根、同气、同舟、同源、同向”为主题,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两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有专家学者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自古同属百越之地,两千多年来,虽然各地制度嬗变,但大湾区11座城市的人文历史始终维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湾区城市群仍以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为主流,使得整个大湾区城市群的语言、文化具备了延续的根基。”

粤港澳地域相近、山水相连,文化合作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广东省首倡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以历史为纽带、将粤港澳三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广州的文化遗产、珠海和中山的岐澳古道、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遗迹、澳门的世界遗产建筑和历史城区、香港的文物径等,进行有效的串联沟通,构建成一个极富特色和历史底蕴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系统,共同展示三地的包容性和岭南文化特质。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他在粤港澳三地留下的众多历史足迹连成一体,形成一条文化遗产游径,自然地将大湾区内的诸多城市连在一起。中山是伟人故里,澳门是孙中山从学校走进社会从医的地方,香港是孙中山早年求学和革命的根据地,广州是孙中山革命的圣地……这种高度契合的关系正是粤港澳历史文化中宝贵而核心的共同财富。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2009年经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0年11月,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在澳门开幕,广州粤剧院演员演出的《斩经堂》赢得满堂喝彩。

永庆二巷七号之一,是粤剧戏班銮舆堂所在地。銮舆堂是粤剧武打演员的行会组织,在全球粤剧戏班中,只有广州和香港两地有銮舆堂。

“现在交通很方便,我们的会员经常来这里参加活动。”热爱粤剧的盘伯来自香港,现年70多岁的他是负责掌板的乐师,几乎每周都专程从香港赶来参加演出。如今,在广东粤剧銮舆堂的会员中,港澳会员也不少。三地会员的频繁往来,有力推动了粤剧艺术的繁荣发展。

除了粤剧,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也在大湾区各地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着。广东醒狮拥有千年历史,几乎各地都有自己的醒狮队。在港澳,逢年过节或店铺开业总能看见狮队上街采青、巡游,锣鼓声不断,国内首部以国家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舞剧《醒·狮》,以深厚的岭南人文为载体,实现了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

广东博物馆筹建新馆时,正是在香港文物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才促成他们先后从海外收藏回一批反映十三行的珍贵明清外销画。

广州艺博院与香港博物馆和美术馆合作,调拨粤港澳地区的珍贵藏品,先后促成了一系列重要艺术展览并在粤港两地举办,备受两地文化界和市民好评。

三地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同时,文化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早在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规模就已达5458亿元,同比增长8.5%,占大湾区整体GDP的4.97%。文化产业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对大湾区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带动作用十分突出。

2021年12月召开的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组织产业发布、项目推介、产融对接、签约交易等活动,促成13个重大产业项目、10个投融资项目、15个招商项目合作,意向合作金额达到1016亿元,突破历史新高。

当前,仅广州地区就有文化上市公司45家,约占全市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37.8%,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板块,已成为产业发展主力军。

随着大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文化必将成为大湾区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强大内生力。

材料5

从广州南沙到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合作项目建设,到推进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及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粤港澳聚力打造深度合作发展平台的探索如火如荼。

“商业保理行业相对传统金融机构属于‘小行业’,以较小的机构规模和从业人员,服务小微企业,为它们提供融资服务,就这样一个‘小行业’,在前海这片沃土上却做出了‘大文章’。”深圳市商业保理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前海商业保理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的“前海名片”。

前海作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创新创业区,金融业对香港开放措施的率先落地,是国家在金融开放贸易区控权的先行先试。一批港资合资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以及专业服务企业快速聚集。截至2021年5月底,前海四大产业注册企业4.26万户,占注册企业总量的三分之一,比2014年增长近8倍,年均增长112%;截至2021年11月,累计注册外资企业1.35万家,其中港资企业1.17万家,世界500强投资设立企业261家,持牌金融机构254家,基本形成了高引领、集约发展、辐射示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作为国内首个国际化青年创业社区,吸引了1500多个港澳、国际项目前来交流展示,孵化创业团队446家。

“那天,总书记问我们是不是在前海创业,我们齐声回答‘是’,总书记勉励我们在前海持续发展。”工匠社公司创始人招先生回忆起2018年在前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场景。

为了鼓励港澳青年来梦工厂创业,前海出台了促进港澳青年创业、生活的政策,2021年,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计划,累计发布招聘岗位1362个;建立香港青年交流与实习基地,为港澳大学生累计提供超过3000个实习岗位;落实港澳及境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累计认定1600多人次前海高端紧缺人才。

对于驻扎在横琴的澳门科技企业而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带来的政策红利非常可观,不仅有税收优惠的红利,也有利于吸引国际科创人才集聚。

“随着大湾区各地相关政策越来越明朗,我们更加愿意留下来专心创业。”澳门创业者傅先生曾辗转多地创业,因为大湾区政策更符合港澳创业青年的需求,故决定在这里扎根。

如今,越来越多的澳门青年跨过环岛路,在这片干事创业的沃土拔节生长。

2021年5月,12个科创项目正式签约进驻澳门大学-华发集团联合实验室。“这是澳门高校与珠海、与大湾区全方位合作的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对于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珠澳深度合作及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澳门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横琴已先后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澳门的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立了分部,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也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落户。

从经济产业融合到社会民生融合,横琴对澳合作走向新阶段。随着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进入横琴生活、学习、工作。截至2021年8月,澳门居民在横琴购置各类物业超万套,7700名澳门居民在横琴办理居住证,逾1000名澳门居民在横琴办理内地社保,累计近10万人次澳门居民在横琴就医。

“合作区将建设更加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家园,澳门居民将拥有越来越多的产业发展空间和生活空间。”澳门创业青年邱女士说。

材料6

绿色发展需要守护好山好水好生态。粤港澳大湾区背山面海,三江汇流,地理环境优越,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守护好这里的青山绿水,是大湾区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肇庆,有着大湾区天然“绿肺”的美誉,是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走进肇庆四会市地豆镇水车村,村道宽阔整洁,竹木掩映,绿色稻田与田边的水车相映成趣;相隔不远的罗源镇,四面环山,山林隽秀,五大水库如绿宝石般镶嵌在群山之中,村落中苗木花卉、水产蔬果等特色农业发展欣欣向荣,走在其中无不让人感受到优良生态环境带来的勃勃生机。

如今在大湾区内,一辆辆绿色牌照的新能源车在马路上已很常见。“开了这么多年公交车,纯电动车最舒服、最平稳,没尾气,噪音也小。”在广州,有着36年驾龄的陈师傅对电动公交车赞不绝口。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达27.6%,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为全国整体增速的3.68倍,继续领跑全国。

推动虚拟电厂示范推广,搭建虚拟电厂接入电网标准体系,是推动储能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2021年,虚拟电厂在广州首试牛刀。

8月的一天深夜,荔湾龙溪的家家户户空调开足马力、用电节节攀升,电网负荷一度告急。此时,广州电网通过虚拟电厂平台向公交充电公司发出首条直调指令,精准削减变电站负荷,瞬间降低近百台电动公交充电功率,调整公交充电计划时间,保障了居民的空调用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据有关机构研究,预计到2023年,粤港澳湾区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非化石能源消纳率可达100%;2030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将达90%。

材料7

一头挑起大湾区广阔腹地,一头挑起全球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在不断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叠加、优化升级,增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特别是在多领域辐射带动粤东、粤西、粤北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发力,各地也发展所长。

2021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院区正式启用,这将进一步提高粤西地区公共医疗服务水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发挥委属委管医院“国家队”的辐射带动作用。

2021年7月12日,广州港集团与湛江港集团在广州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在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商贸物流、金融物流等多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同推动提高贸易自由化、通关便利化水平,为两地企业搭建更加便捷的物流通道,助推两地经济发展,为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此次签约是两港深刻把握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重大机遇而推动的一项重要港口合作。也是广州港与湛江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把湛江市打造成为广东省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推动完善“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的实际举措。

双方将通过协商布局中西南地区内陆港建设,加强了两市在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湛江港集团负责人表示,此次两港进一步深化合作,为两地企业搭建更加便捷的物流通道,将有力促进湛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助推两地经济发展。

广州港集团负责人也表示,深化与湛江港的合作,拓宽两港业务发展空间,延伸供应链服务,推动形成航线联动发展、通关一体化的创新局面,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欢迎新同学!”2021年9月,揭阳第一所本科高校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迎来首批新生。

2021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4个地市有了当地首所本科高校。同时,梅州、潮州也在2021年秋季拥有了当地首所高职院校。至此,广东实现本科、高职院校21地市全覆盖。

“在设置专业时,我们也结合了揭阳当地的一些产业需求。”揭阳校区有关负责人说,“结合位于海滨城市、临近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的特点,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设置在揭阳校区,一方面让学生能就近参加实习,另一方面也为当地企业提供专业人才。”

据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实现本科、高职院校21地市全覆盖,将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办学空间,助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发展格局,推进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2021年12月10日9时,高铁动车分别向赣州西站和深圳北站开出,广东从此驶入“市市通高铁”时代,全域步入“3小时经济生活圈”,湾区城市群也与中部有了更快更加紧密的融通通道。

“盼望高铁很久了!我在深圳工作,这次是回河源老家,以前回去要花4个钟,现在快多了!下班都可以坐高铁回家吃饭了。”在深圳北站,肖女士登上了首趟赣深高铁。

河源提前规划建设高铁新区,打造“融深”“融湾”的平台。不仅是河源,沿线至少有6个站点都将建设高铁新城,比如惠州北站将以构建高铁枢纽、创智节点、生态新城为战略目标,打造惠州高铁北站新城,构建百里高铁创新产业带的总部集聚区。可见,一个以惠州北站为中心的高铁新城将诞生。

第1题(20分):根据材料3,简述广东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方面的主要做法。(200字)

第2题(30分):根据材料4,分析说明粤港澳推进文化交流合作共建人文湾区的优势。(300字)

第3题(50分):结合给定材料,联系实际,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800-1000字)

点评:2021对比2022广东省考县级以上申论题目题型分布以及题量都没有明显变化,都是三道题目,分值分布都是20、30、50,字数要求也都在200、300、800-1000,题目内容主要聚焦于广东省内的发展成果,文章的题目也都是围绕中心自拟题目。同时,近两年来申论第一第二题都只要求看一段材料,而第三题的论点都可以从一二题中找到部分答案。


范文1

鉴粤港澳大湾区成效和经验  助社会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

经过从2017开始至今四年多的努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迈出坚实步伐,如今已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因此,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对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以共建人文湾区为重点的文化交流合作,是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源、血脉相通,粤港澳三地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同时,文化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实现以共建人文湾区为重点的文化交流合作,引导大湾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已成为当前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随着改革开放建设步伐的加快,文化必将成为社会改革开放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强大内生力。

以粤港澳制度、规则衔接为重点的“软联通”,是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三地制度、机制和规则的互认、共生、融合与衔接,为三地的就业环境、营商环境、市场环境和生活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实现以粤港澳制度、规则衔接为重点的“软联通”,将制度差异变成制度优势,释放发展红利,已成为当前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制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制度的权变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道。随着改革开放建设步伐的加快,制度必将成为社会改革开放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强大引导力。

以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的“硬联通”,是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四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对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如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建设焦点,新兴产业蓄势崛起,展现出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实现以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的“硬联通”,便捷大湾区城市间的内联外通,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支撑。基建的统筹兼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势。随着改革开放建设步伐的加快,基建必将成为社会改革开放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强大支持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充分展现出文化交流合作、“软联通”和“硬联通”“三力合璧”迸发出的强大力量。这股磅礴的力量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等要素更加便捷、高效流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以更大魄力和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范文2

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赋能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步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抄材料),如今大湾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和经验,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大湾区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以更高水平上推进改革开放,赋能社会质量发展。

促进大湾区“软联通”是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经验之一。习总书记提出:“要充分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推进制度、规则衔接...”实现以制度、规则衔接为重点的“软联通”对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意义。xxx结合材料xxxx,以上这些都是促进大湾区“软联通”的体现,可见,促进大湾区“软联通”是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经验之一。

推进文化合作交流是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经验之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合作交流的文化便失去了灵魂,文化交流合作对xxx是重要一环。xxx结合材料xxxx,以上都是推进文化合作交流的重要表现,可见,推进文化合作交流是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经验之二。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是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经验之三。“引用来源材料”,xxx结合材料xxxx,因此,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是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经验之三。

此外,实现“硬联通”,实现绿色发展也是经验之四。

“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只要我们促进大湾区“软联通”,推进文化合作交流,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等多措并举,定能汲取大湾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和经验,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能社会高质量发展,绘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华章!

范文3

汲取大湾区建设经验,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波澜壮岁欣回首,敢为人先又续征。最近四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抄的材料)我们应当从中汲取经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以更广阔的视野、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软硬联通兼施”是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双和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方面,硬联通是大湾区采用先进技术…(联系材料)。另一方面,软联通是…。可见,软硬兼施是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点。

推进文化合作交流是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二重奏。刘向《说苑》有云: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联系材料)因此,推进文化交流合作是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点。

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合奏鸣。古语有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联系材料)由此可见,区域协调发展是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点。

绿色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谱新曲。

击鼓催征稳驭舟,击楫扬帆起新程。我相信只要能汲取软硬联通兼施、推进文化交流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就一定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以更广阔的视野、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范文3

巩固取得发展成果 建设国际一流湾区

城市夜晚卫星图上,珠江入海口,一片灯光分外璀璨。这里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茫茫九脉入江海,纵横当有凌云笔”。十八大习主席亲自策划,亲自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习主席指导下,广东湾区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总结出加快软硬联通、独特文化优势、促进绿色发展等多条发展经验。如何巩固取得成果,建设更高水平的大湾区,是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面临的重要问题。

巩固软硬联通成果,助力一流湾区建设。

巩固独特文化优势,助力一流湾区建设。

巩固绿色低碳成效,助力一流湾区建设。

历尽艰辛仍坚毅,踏平坎坷再出发。尽管广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更要巩固发展好取得成果。相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广东一定能在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全球标杆城市群的道路上继续逐浪前行。






关于我们 | 汇款方式 | 考试培训 | 辅导资料 | 行测信息 | 申论信息 | 面试信息 |南方公务员博客 | 网站地图 | sitemap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广东公务员考试 | 广州公务考试 | 深圳公务员考试 | 广东选调生及公遴选 | 事业单位招考

南方公务培训中心总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76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西校区实训楼516

联系电话: 020-85217183、18922251193

Copyright © 2007-2024 南方公务考试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20522号

       
  • 电话咨询

  • 020-85217183
  • 020-85213838
  • QQ交流群

  • 310206975
  • 255955650